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

——2025Q3业绩暗藏三大变局

当乘用车龙头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5%时,商用车巨头却交出了25%的增速答卷——2025年第三季度的中国汽车行业,正在上演一场颠覆认知的"冰与火之歌"。

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有驾

这份炸裂的对比数据,来自最新发布的《2025Q3业绩综述:乘用车/零部件略有承压,商用车/摩托车表现更佳》行业报告。作为覆盖全产业链的深度分析,该报告追踪了50家核心车企及200家零部件企业的经营数据,揭示了行业分化的底层逻辑。

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有驾

我们发现:当前汽车行业已进入"结构性分化"的新阶段——乘用车及零部件板块深陷需求疲软与价格战泥潭,而商用车与摩托车却凭借出口突围和产品升级逆势狂飙。这场分化不仅改写企业生死线,更将重塑未来5年的投资格局。

【主体:数据驱动叙事】

1. 乘用车增速"腰斩":从8.2%到3.5%,价格战正吞噬整个行业的利润池

核心数据:乘用车板块Q3行业平均营收同比增速降至3.5%,较Q2的8.2%显著放缓。

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有驾

这组数据撕开了乘用车市场繁荣的假象——当销量增速从两位数跌至"3时代",意味着价格战的边际效益已彻底失效。以某头部新势力为例,其Q3终端优惠幅度扩大至15%,但订单量环比仅增2%,印证了"以价换量"模式的穷途末路。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三季度乘用车板块市值蒸发超2000亿,资金正加速撤离这个"内卷红海"。

2. 零部件毛利率失守17%:车企降本压力下,上游企业成了"背锅侠"

核心数据:零部件企业Q3平均毛利率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至16.5%。

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有驾

1.8个百分点的毛利率下滑,看似微小却暗藏杀机。某主营车载芯片的上市公司坦言,为保住头部车企订单,不得不接受"零利润"供货条款,这种"饮鸩止渴"的生存策略正在全行业蔓延。更危险的是,当毛利率跌破17%的盈亏平衡点,约30%的中小零部件企业将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行业洗牌已箭在弦上。

3. 商用车出口占比飙至35%:中国重卡正在复制"光伏出海"的传奇

核心数据:Q3商用车出口量同比增长45%,出口占总量比重提升至35%的历史新高。

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有驾

35%的出口占比,标志着商用车已率先完成"全球化蜕变"。这与十年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出海路径惊人相似——通过性价比优势撕开东南亚、中东市场缺口,再用本地化生产建立壁垒。某商用车龙头在泰国建成的KD工厂,将单车成本降低20%,推动其Q3海外营收突破百亿,这种"本土+海外"双轮驱动模式,正在重构全球商用车竞争格局。

4. 大排量摩托量价齐升:从代步工具到"男性玩具",这个市场正在疯狂逆袭

核心数据:大排量摩托车(>250cc)销量同比增长30%,产品均价同比提升5%。

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有驾

当乘用车陷入价格战时,摩托车却走出了"消费升级"的独立行情。某国产摩托车品牌推出的650cc车型,定价突破10万元仍供不应求,背后是Z世代"悦己消费"的崛起。这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市场,而是年增速超20%的"新蓝海"——就像露营、陆冲等小众运动的爆发,大排量摩托车正在成为中产男性的"社交货币",重构着两轮车行业的价值链条。

5. 25% vs -5%:商用车与乘用车龙头的净利差,揭示了最残酷的生存真相

核心数据:商用车龙头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达25%,远高于乘用车龙头的-5%。

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有驾

这组数据堪称"行业生存指南":当乘用车龙头还在为5%的负增长焦虑时,商用车企业已凭借出口红利实现25%的净利狂奔。某商用车巨头董事长在内部信中直言:"我们用三年时间把海外业务占比从10%提至35%,现在看来,这步棋救了整个公司。"这种鲜明对比,正在倒逼全行业反思:在存量竞争时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结尾:洞见与展望】

2025年Q3的汽车业成绩单,本质上是一场"战略选择"的终极检验——依赖价格战的企业正在被市场淘汰,而抓住出口与升级机遇的玩家则开启了新增长极。未来两年,行业将呈现"三个分化":乘用车加速出清、商用车强者恒强、摩托车向高端化狂飙。

汽车业冰火两重天:乘用车龙头净利暴跌,为何商用车却狂赚25%?-有驾

灵魂拷问:当汽车行业的"冰火两重天"愈演愈烈,你手中的投资组合,站对队伍了吗?

关注我,咱们一起扒数据背后的逻辑链!

#民生聚光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