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看到一篇真正酷的摩托车故事了?我猜你如果爱车,即便不是摩托车死忠粉,但一看到像这样的稀有神兽,眼睛也会立马就亮了。
说真的,一台原汁原味、33岁的日本老跑车?你可能会问:“这也值得写一篇文章?”别急,先别滑走。这可不是一台普通的老本田,这是——Honda NR750,一台在摩托车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怪物。
一台摩托,为什么要这么“炫技”?
我们先设想个场景:假如你是本田的工程师,老板跟你说,“钱不是问题,给我造台让全世界都傻眼的摩托车。”你会怎么做?
这就是 NR750 背后的故事。
它诞生在日本经济泡沫的末期——一个公司们都疯狂烧钱搞“大招”的年代。于是,本田就端出了这台工程艺术品:满身碳纤维、镁合金轮圈、单摇臂尾悬、尾段排气从后座底下的格栅里探出来,还有一块“铱金”风挡——光听听就够炫了吧?
但最炸裂的是,它的心脏:一台V4发动机,每缸8个气门,用的是四个椭圆形活塞——对,每个活塞都有两根连杆,红线拉到 15,000转。这不比看F1还刺激?
一台摩托卖520万,是疯了还是神了?
这价格是1992年的520万日元,按当年汇率算,相当于约32万人民币,当年北京平均房价也才1,000元/㎡以内,一套80平米的商品房,按800元/㎡算,也才6万4,32万当年能买5套这样的房子……
5套北京的房子,而且只造了200台,说它是收藏级别中的“神兽”,不过分吧?
别说现在,就算在它刚出厂那几年,能在路上看到一台都属于“中彩票”级别。幸运的是,我们碰到了一位真正的“NR 骑士”——Greg,他就住在东京麻布区,我们终于有机会亲眼、亲手、亲镜头接触这台传说中的摩托。
NR750的初见:就像小时候见到超级英雄
当年很多人见到NR750那一刻的冲击感,就像小时候第一次看见《变形金刚》,擎天柱从卡车变身成机器人,全身金属在阳光下咔咔作响,你只觉得这不属于现实世界。
NR750就是那样的存在。红得发亮的车身安静地立在展台中央,身边围满了人。如今Motegi赛道(茂木双环赛道,本田投资兴建)的Honda Collection Hall还可以见到它,熟悉的红色车壳、尾部像喷射机一样的排气管,还有那副像是外星科技的“椭圆活塞”发动机模型——每次见它,都像是回到童年,再次目睹那个“会变形的金属英雄”。
来,我们一起问一句:本田到底在想啥?
设计椭圆活塞这事,得追溯到1979年。当时本田推出NR500,为了在四缸限制下榨出更多马力,他们突发奇想:干脆把两个活塞合成一个椭圆的,再配两个钛合金连杆!
有点像……做一道题时,发现规则卡你死死的,只能“发明新公式”绕过去。天才,是真的天才。
不过NR500并没在比赛中取得太大成就。但本田的目的好像也不是非要赢,而是想告诉大家:看,我们能做到,你们不行。
然后,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终于把这个疯狂点子做成了民用版,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NR750。
开起来如何?听说:像喝了一口热拿铁那么顺
车主Greg说,这台750cc的V4发动机安静又顺滑,发动时像猫咪在你膝盖上打呼噜。而且挺可靠的——感谢天,毕竟更换那种椭圆活塞用的三个活塞环,光是想想就令人头皮发麻。
不过要说性能,125匹马力在今天看已经不算强了。你知道吗?2020年的600cc跑车就能做到类似输出。杜卡迪Panigale V4 R?那家伙配上赛车排气能多出整整100匹!
但Greg不在乎,他说:“骑它是种体验,不是用来飙的。”光是坐上去、听那声音、感受那份稀有,就够了。
他平时也不怎么骑,只是偶尔在东京市区小溜几圈,确保车况良好,别让它变成“博物馆摆设”。
NR750:摩托界的迈凯伦F1
这车简直就像是McLaren F1的两轮版本。每个部件都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功能而生的工艺之美。
比如车头那对碳纤维进气道,不仅好看,还把气流直接导入嵌在车架低处的90° V4发动机,并自然延伸至碳纤维油箱。
油箱上原厂贴纸?完好无损。整车漆面?连颗灰都挑不出来。
再说那车架,虽然你可能会想:“既然碳纤维都用这么多了,车架干脆也全碳得了?”但不不不,那光亮的铝合金、精准的焊接、镜面般的抛光——你得亲眼见一回才会信。
连整车组件的布局方式都让人感觉像在看一场交响乐。
有趣细节时间!看这根边撑——它会魔术
注意脚撑上的那两块小碳纤维护板了吗?它们会像滑门一样滑开,让脚撑藏进整流罩里,然后再合上,完美贴合——简直像变形金刚!
轮圈也值得舔屏,是那种你看到就忍不住说:“我要截屏发给朋友!”的美感。特别是后轮和单摇臂组合,视觉冲击力直接拉满。
所以,本田到底想干啥?
简单说,本田做NR750不是为了造一辆贴地飞行的街头仿赛车,而是想造一台技术信仰之作,用来纪念他们“椭圆活塞”这个疯狂却伟大的设想。
它不仅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技术巅峰,也影响了整个90年代跑车的设计语言,让人们重新认识摩托车的可能性。
所以,问题来了:
如果你有机会试骑NR750,你会猛轰油门,还是慢慢体会那种稀有机械的呼吸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