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0%达到了21.1%,单看6月份,新能源轻卡实现了120%的同比增长,而重卡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6%。这一系列数据共同指向了同一个事实——新能源商用车大浪来袭,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新能源商用车飞速向前,原因有很多,一是双碳目标的大方向指引给了其发展机遇。二是商用车运输终端竞争惨烈,新能源车辆的低成本优势越来越得到用户重视。三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技术升级,新能源商用车已经解决了大量痛点成为更多用户的新选择。总之,当前,不管是采购成本还是使用便利性、成熟度,用户都有了非常好的体验,新能源商用车如竹子的生长一般,长期蓄势之后是爆发式增长。
众所周知,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商用车之所以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因为我国有最成熟、价格最有优势的产业链,通俗而言,新能源商用车的高速发展背后是无数零部件供应商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是为何不少汽车行业的跨国品牌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到国内来寻求合资合作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在一众配套体系中,电池、电机、电控被认为是新能源商用车最核心的三大件,如果说整车厂大都要把电控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电池就是它最想能完全握在手里的资源,因为自己投资建厂成本太高,没有规模效应就难以生存,依赖于别人又怕在需求高峰期供小于求,有订单没电池的无奈不亚于有订单无芯片,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的加速发展,电池将成为越来越关键的资源,如果说得电池者得天下丝毫不为过。
好在我国的车用动力电池产业也争气,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中心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C位也被中国占了,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前十名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6个,而且这6家企业在全球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68.4%,不得不说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中国奇迹。
可以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这6家中国电池企业撑起了全球动力电池的大半边天,当然,他们也成了全球汽车企业忌惮的对象,或许,还需要加一个词叫“争相合作”,更成熟、更先进、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制造动力电池在当前汽车价格竞争白热化的国际环境中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需要保持清醒的是,虽然优势尽显,但不得不认识到一个事实——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下半场,可以确定的是,下半场的行业环境比上半场要差一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外汽车市场价格战成常态、不断有新资本或整车厂投资建电池厂等等,要想在下半场继续风生水起,似乎要有点真本领才行。
这6家企业既然能上榜,肯定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宁德时代一家独大,规模大本身就是优势,比亚迪“自产自销”尚供不应求,也不必发愁,实际上,其他企业也各有所长,以亿纬锂能为例,虽然其总装车量排在第五位,但商用动力电池装车量却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宁德时代,看来,走差异化路线也是电池厂突破重围的办法之一。
总之,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不管是整车厂还是电池厂、配套厂,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但好在市场不负真金,那些有技术、产品优势的企业一定能在下半场继续引领风向,代表着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创造出更多佳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