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危机!李想补能焦虑成原罪!

设计争议与实用问题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理想每次出纯电车型,好像都挺有话题性的。上次是MEGA,这次又是i8。

你看这车头,有点短,再加上那个悬浮式的车顶,第一眼确实挺特别的。但说实话,这种设计可能真不容易让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它看起来更像是MPV,而不是传统的SUV那种方方正正的样子。而MPV在国内,很多时候被当作工具车来用,开的人总觉得像个司机,没那么有面子。

另外,车头太短还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前备箱,实用性差点;二是车头的溃缩区比较小,万一发生追尾,安全风险可能会更高一些。所以,这个设计虽然有个性,但可能在实际使用中会让人有些纠结。

理想i8危机!李想补能焦虑成原罪!-有驾

短车头设计优势

那为什么设计成这个样子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为了控制整车的长度。这种短车头的设计,能让更多的空间留给乘客,让理想i8整个车子的长度控制在5米1以内,开起来更灵活,停车也更方便。

第二,是为了降低风阻。这款车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15Cd,这以前都是轿车才能达到的水平,但没想到它居然在一辆SUV上实现了,这样不仅跑得更稳,还更省电、更高效。

理想i8危机!李想补能焦虑成原罪!-有驾

控制车长提升续航

说到这儿,其实还没说到点子上。说到底,理想汽车为什么要控制车长、还要降低风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减少电耗,提升纯电续航的里程。

你想想看,如果造一辆又方又长、车长超过5米1的车,高速跑起来电耗肯定高得吓人。就算你顶着限速一直开,能跑到标称续航的40%都算运气好了,说不定还达不到。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理想汽车,或者说创始人李想本人,对续航真的挺焦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最开始,理想就主打增程式技术,而不是像其他厂商那样一股脑儿全去搞纯电车,就是因为李想觉得,现在纯电车充电速度太慢,长途出行不够方便,所以才选择了增程式这条路。

理想i8危机!李想补能焦虑成原罪!-有驾

纯电转型中的焦虑与探索

在理想汽车从增程式转向纯电车的过程中,李想自己其实也挺焦虑的。从他们最近推出的两款纯电车型设计就能看出来,他们确实想往纯电方向走,但又觉得传统造型的电动车能耗太高,所以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

其实啊,现在市面上只要是尺寸大一点的纯电SUV,基本上都不太好卖。不管是问界M8还是M9,它们卖得好的都是增程版本。所以之前业内一直觉得,“纯电+大尺寸SUV”这个组合是个伪需求。直到乐道L90出现之后,通过换电系统和纯电大六座SUV的结合,才算是有效缓解了续航焦虑,让这种车型有了新的可能性。

理想i8危机!李想补能焦虑成原罪!-有驾

纯电SUV市场挑战

所以啊,造这种六座的纯电SUV,第一件事就是得考虑市场能不能接受。怎么让消费者愿意买一台纯电的六座SUV,而不是选择增程式呢?理想汽车给出的方案是:尽量把车的风阻做低,减少电耗,再加上5C超快充技术。

有人可能会说,行业里不是也有车企能把大车的电耗做得挺低的吗?确实有,但你要知道,纯电车型要真正做到低功耗,背后需要的是高度集成的技术,比如减重、电机、电控、电池这些系统要一体化配合。而理想汽车目前在这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只能先走“低风阻+5C快充”这条路。

那问题来了,大型和中大型纯电SUV真的就只是小众产品吗?乐道L90的例子说明不是这么回事。换电加低电耗是个办法,但也没完全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等到固态电池技术成熟以后,这个问题可能才会真正被解决。

最后说一句,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没必要天天传这个品牌要倒闭、那个要不行。不管是蔚来还是理想,不管是纯电还是增程,它们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存在的价值。中国市场足够大,能容纳很多不同的品牌和产品。大家没必要互相攻击、唱衰。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车,如果暂时没那么急,那就等技术进步也未尝不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