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卷疯了:当轮胎厂开始研究球形闪电,你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

讲真,我一直觉得轮胎这个行业,挺玄学的。它就像是手机贴膜,人人都需要,但谁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结果韩泰不装了,摊牌了,说我们不卷什么静音耐磨了,我们直接开始修仙。他们搞了个发布会,端出来两盘菜,一个叫3D打印环保轮胎,一个叫球形轮子移动舱。第一眼看过去,我太阳穴都跟着突突,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才能理解,这到底是轮胎公司,还是哪个特效公司的年会整活?

车圈卷疯了:当轮胎厂开始研究球形闪电,你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有驾

先说这个3D打印轮胎。听起来很高科技,又是环保材料,又是循环利用,官方说法是把轮胎从“消耗品”变成“循环组件”。这个逻辑,听起来就像渣男跟你说“我不是不爱你,我只是想用一种新的方式爱你”一样,典中典。本质是啥?本质就是把一个简单的橡胶甜甜圈,搞成一个你我都看不懂的精密仪器。坏了菜了,以后补个胎是不是还得请个程序员过来debug?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最近腰不好,蹲下去看轮胎都费劲,就想要个便宜耐用的,你给我搞个压缩毛巾,用完还能回收重塑,这是修仙小说里的法宝吗?扎了钉子能自我修复不?不能?那扯什么犊子。

这种东西,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车企最喜欢搞这种东西,用来证明自己有技术,有思想,有未来。但能过,就是能过。过不了,就是过不了。你技术再牛逼,成本下不来,老百姓用不上,最后都是个PPT。就像自动驾驶,吹了这么多年,关键在哪?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什么激光雷达毫米波,都不如大爷的一个卧倒丝滑。技术最终要面对的,不是实验室,是混沌的人间。

车圈卷疯了:当轮胎厂开始研究球形闪电,你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有驾

然后是那个球形轮子,叫什么PathCruizer。这玩意儿更离谱,能横着走,能原地转圈,像个喝醉了的螃蟹。官方说可以用在机场,方便。方便什么?方便我更快地找到那个永远在延误的登机口吗?这个脑回路,就好像打游戏打不过对方,不琢磨怎么提升技术,而是直接开启外挂,给自己装了个闪现。你卷不过米其林,卷不过普利司通,干脆不当轮胎了,我直接变成雷电法王,用球形闪电创死你们。就问你怕不怕?怕不怕?

妈的,卷疯了,全都疯了!

这其实就是当下整个汽车市场的缩影,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现在韩泰这种供应商也悟了,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产品做好,而是直接把赛道炸了。你们还在研究怎么跑得快,我已经开始研究怎么飞了。你们还在拼轮胎,我已经釜底抽薪,重新定义“轮子”了。这是一种降维打击,一种“道诡异仙”式的癫狂。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挺贴切。

但你别笑,这种发疯,有时候恰恰是行业需要的。所有人都挤在一条路上卷价格卷配置的时候,总要有人出来整点花活,哪怕这个花活最后被证明是行为艺术。因为它在拓展边界,在告诉所有人,诶,原来这个事儿还能这么干。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发动机吗?是内饰吗?都不是,是那个三叉星徽。是品牌本身带来的玄学。你跟奔驰车主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韩泰现在搞的这些,就是在为自己的品牌注入这种“玄学”。

所以,3D打印轮胎和球形轮子,短期内肯定没戏。但它们是一种“表态”,一种“军备竞赛”里的概念武器。它的作用不是拿来用,是拿来吓唬人的。它告诉同行:别逼我,逼急了我什么都干得出来。你看我连轮子都能重新发明,你猜猜我明天会干出什么来?这种恐惧感,比你降价一万块钱带来的威慑力大多了。

最终,这些看似超前的设计,根本不是为了解决什么出行问题。它们是车圈这场大型荒诞舞台剧上的烟花,目的就是为了亮瞎所有人的眼,让大家在目瞪口呆中,忘记去问那个最根本的问题: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当所有人都开始讨论一个疯子的时候,疯子就已经赢了。

车圈卷疯了:当轮胎厂开始研究球形闪电,你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