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最近这汽车圈真挺热闹,吉利搞了个新动作——东方曜系列预售价格一公布,网上立刻炸开锅。你说现在年轻人买车,都想图个新鲜,结果这次吉利直接把中国风和黑科技两把大招全端出来,这是不是在挑战咱们对国产高级车的认知啊?这事儿,不聊聊就憋得慌。
我就琢磨着,吉利这波,是不是铁了心要在中高端市场杀出重围?星瑞和星越L上了“东方曜”,成了两个新阵营。你看那定价,星瑞9.97万到13.87万,星越L直接冲到15.97万到17.97万,明显不再像以前那样,抱着比价格拼白菜价的思路了。敢于往高走,气场很明显。问题来了,大家会为这个价格买账吗?
动力这块也值得唠一唠。1.5T和2.0T摆在那儿,想要性能有性能,想省油也有选择。尤其那个2.0T,功率200kW,扭矩400N·m,都快能和一些合资品牌掰手腕了,零百加速6.5秒,你不说我真以为上了什么性能车。按理说,配置给得这么足,要真开,那脚底下油门应该还挺“灵”,看着就有点意思。
但话说回来,跑车谁都能弄,真正吸引人的还是细节。你看外观的那些“小心思”:脸谱、祥云、昆仑啥的,都是中国元素。早些年,大家都追求“国际范”,改得像大众、像日产,就图个安全感。可现在反过来了,拿“中国风”当自信标签,谁敢第一个吃螃蟹?吉利这不是憋着要给道路添点不一样的色彩嘛。问题又来了——咱们自己看的习惯了,这种风格到底能不能让大家觉得高级、觉得骄傲?
再看内饰和座舱,那更是一场科技秀。14.6英寸中控屏,副驾再来一块屏,HUD抬头显示、12.3英寸液晶仪表盘,这排面确实够。关键还有啥环境音乐、座椅按摩、女王腿托,我寻思着,副驾舒服得都能睡一觉了,是不是以后谈恋爱都得开吉利?还有那个Flyme Auto系统,手机车机互联,什么红绿灯提醒,听上去挺炸裂——都2024年了,车机要是真跟手机一样用着顺手,那才叫爽。不过,你想啊,屏诶、按摩、音响,开车不分心才怪,安全得跟上才行。
辅助驾驶这块也没掉链子。千里浩瀚H3方案,自动跟车、自动泊车、AEB这些都是标配,这不是在给那些懒人和新手司机找点安全感嘛。关键是底盘也没马虎,四轮独立悬架、博格华纳电液四驱,再加上CDC可变阻尼,听着就专业,但普通人真能体会出来多少?是不是到了路上,能感受出和十万出头那种老轿车的区别?这是让人想多了。
说到底,这车的配置堆得挺足,价格也还在国产区间,没飘出大气层,但一个最大的悬念摆出来了:现在年轻人到底要什么?你是追求传统的稳,还是喜欢来点新鲜的文化自信?或者,黑科技才是最终安慰剂?
我有时候真琢磨,这年头,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聊“国潮”?以前大家觉得国产就是廉价,现在你看国产里到处都要“自信”“创新”。是不是大家心理的变化,也是跟着整个社会走的?吉利这波东方曜,显然是奔着这个趋势来的,你看它用中国文化做流行,又拿高科技来做门面,这两股风能不能合拍?是不是厂家觉着你没理由不喜欢,实际上真正买单的还是要站在大街上对比,再多看两眼才行。
你说我们要的是什么?是不是一辆车不止有轮子发动机,要有“自己的性格”?你想象下,开在路上,不是被别人开的、被别人设计的,而是有点“我们自己”的味道,这种感觉以前真没见过。可是问题又来了,会不会造得太花,反而让人觉得有点用力过猛?毕竟买车毕竟要自己用,车是身份,不是logo。京剧脸谱是文化,但万一你同事觉得你开这车像个广告,自己心里能不能hold住?
换个角度看,科技当然好,但咱经历过多少年“屏幕堆满车,只有亮没用”,最怕的就是虚有其表。这次吉利的屏、音响、辅助驾驶,你真用起来,能不能跟苹果那种用户体验比肩?咱们都见过一些车机卡的想砸屏幕,如果这次吉利能把这些小细节磨到家,那真的是国产车质变的起点。你说,为什么大家都信合资?就是多年下来体验太稳定了。国产要想赢同样靠体验,不是光喊口号。
再想想价格,十万出头,十五万出头,这个区间一堆选择,合资、比亚迪、长安、哪吒、甚至一些入门豪华车型,都在这卡位。市场就像炒菜,配料你堆了,但最后吃起来就看能不能合口。买车不是买炫耀,是买自己的满足感。吉利这波东方曜,能不能把中国风和黑科技做成独有的满足感?这才是关键。两者能同时站住脚,才算真正抓住“新国潮”的灵魂。
你说我们为什么要选一辆“中国风+黑科技”车?是想让别人知道我们有新见识,还是想自己用得爽;是想融入时代流行还是怕错过创新节点,背后其实是整个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以前大家都很小心,担心国产不稳,担心没面子,现在慢慢想通了,车是工具、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一部分,谁能把工具做出风格来,就是赢家。
我再扯点实际的,买车最后落到自己手里,最担心就是质量。现在大家都被比亚迪的“火车头”吓过,怕新技术不牢靠。吉利这波这么多的科技和新元素,后期能不能稳住?跑个五六年还能不能像新车一样安稳?这才是普通人最关心的。咱们现在看人家预售发布会,宣传片一辆辆跳出来,真上路还得讲实用。有些花哨的设计,时间长了你还喜欢吗?
说个老理儿,中国风好,黑科技也好,最怕的就是“各玩各的”,没融成一锅粥。科技如果让你觉得不亲切,中国风如果让你觉得太花哨,车就变成了“设计实验室”,不是大家的家伙事儿。这事儿说到底,还是买车的人说了算。车企能不能真的用心融合,能不能为大家造出兼容东西方的好车,这才是最终答案。
我觉得啊,吉利这波东方曜,就是一次试探——消费者到底喜欢有设计、有科技、有文化底色的国产车吗?咱们是不是已经愿意拿自己的钱,为“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买单?十几万的价格,越来越多的选择,大家心里其实都在做一道题:我到底除了开个车,还想在马路上讲出什么故事?
你说现在的中国车,要跟世界比拼,肯定不能光靠低价。文化自信就像个徽章,挂上去能不能变成真正的品牌力?科技感爆棚能不能变成日常驾驶中的幸福感?这些都是要时间检验。
反正,我觉得,这场关于“吉利东方曜”的讨论,还远没到终点。车企敢于把中国风和黑科技混在一起,就是对市场和消费者的一次挑战。是不是能成,就看日后销量。消费者会不会爱上它的“个性”,会不会真的为这种“新国产的样子”买单,这才是最有意思的事儿。吉利敢这么玩,说明国产车真的开始自信了,下一步,咱们自己是不是能跟着一起自信起来?世道变了,这才是故事最有看头的地方,走着瞧吧。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