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风起云涌的赛道上,有人烧钱是为了造出颠覆性的产品,而有些人,似乎只是单纯地享受烧钱本身。拜腾汽车,就是后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这家公司曾经手握高达84亿元的巨额融资,却连一辆量产车都没能交付到消费者手中。反倒是内部员工,在零食上的开销就达到了惊人的4500万元。直到今年2月,这家公司的关联企业还被曝出新增了超过4000万元的欠税。一个本该惊艳世界的明星,最终却沦为行业笑柄,这中间的故事,远比想象中更加荒唐。
天胡开局的造车梦
时间回到2017年,那时的造车新势力江湖远没有今天这么拥挤。一群来自全球汽车、科技巨头的顶尖人才齐聚一堂,誓言要打造一个能将特斯拉踩在脚下的全新品牌,拜腾汽车就此诞生。
这个团队的阵容堪称豪华。董事长毕福康,被誉为“宝马i8之父”;总裁戴雷,曾是宝马和英菲尼迪的高管。此外,还有来自谷歌、苹果、高盛等公司的大佬加盟。这样的“梦之队”,一亮相就引爆了资本圈。
投资者们蜂拥而至,仅仅前四轮融资,拜腾就轻松筹集了84亿元。要知道,同期的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为了研发资金几乎是砸锅卖铁,小米的雷军甚至都还没下定决心造车。拿着一手顶级的牌,所有人都相信拜腾会成为那个颠覆者。
钱都花哪儿去了
然而,故事的走向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拿到巨款的拜腾,并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造车上,反而开启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奢华派对。
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他们在北美仅有300余人的办公室,光是在2018年,购买零食的费用就高达4525万元。这笔钱究竟是进了员工的肚子,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被“消化”了,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拜腾一家品牌店的普通销售员,穿的都是从法国定制的高级西服;员工手里一盒小小的名片,造价就高达数千元。为了宣传,他们甚至不惜花费30万美元,只为把一辆概念车运到美国参展几天,然后再用海运慢悠悠地送回来。
烧钱烧出的海市蜃楼
这种不计成本的挥霍,最终催生了拜腾最大的“杰作”——一座位于南京,占地1200亩、耗资110亿建成的汽车工厂。
这座工厂从设计到设备,无一不是全球顶级标准,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能“拳打保时捷,脚踢法拉利”的超级工厂,却从未成功驶出一辆可以量产交付的汽车。它成了一座华丽而空洞的“不造车”的汽车工厂。
当钱被这样无度地挥霍,真正需要投入的研发自然难以为继。到了2020年,拜腾的资金链终于断裂,拖欠员工工资、停工停产的负面新闻集中爆发。就连CEO戴雷也不得不承认,公司确实拖欠了超过9000万元的薪资。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危机爆发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转载了一篇名为《300人吃掉5000万元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的文章,将拜腾的内部问题彻底公之于众。
随后,央视的点名批评更是给了拜腾致命一击,直指其“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这让拜腾彻底被钉在了行业的耻辱柱上。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即便是富士康曾想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也无法拯救这个从内部就已经腐朽的商业帝国。
据说,拜腾的高管团队在产品研发上总是意见不合,争吵不休,导致项目停滞不前。但在如何花钱享受这件事上,他们却总能达成惊人的一致。
结语
2021年,拜腾汽车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一个曾被寄予厚望的独角兽就此倒下。而那些曾经为它倾注心血的普通员工,却成了这场资本游戏中最无辜的受害者。直到今天,拜腾留下的债务烂摊子仍未清理干净。回看整个事件,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一场单纯因管理混乱导致的商业失败,还是一场从一开始就精心策划的资本骗局呢?也许,真相只有局中人自己清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