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万电车拷问6万充电桩:高速充电,死于一场商业“算计”

讲真,每年长假高速堵车的新闻,都跟大姨妈一样准时,但今年加了个新节目,叫“电动爹集体罚站”。

1400万辆电车,浩浩荡荡开上高速,那场面,跟三体人舰队出征似的,气势磅礴,然后齐刷刷地在服务区趴窝了。不装了,摊牌了,这不是度假,这是对我国充电桩基础设施的一次饱和式打击,一次大型压力测试。有些人堵在路上,有些人堵在充电桩前,殊途同归,都是在为当初那个“诗和远方”的梦想,支付现实的代价。

服务区里一排排的新能源车,跟嗷嗷待哺的雏鸟一样,车主们眼里的光,比车灯还亮,直勾勾地盯着那几个充电枪,仿佛那是通往极乐世界的唯一门票。等三四个小时算基操,直接在车里睡一觉的,才是真正的老司机,他们悟了,跟生活和解了。

1400万电车拷问6万充电桩:高速充电,死于一场商业“算计”-有驾

这就很魔幻。一方面新闻里天天说,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充电网络,数量多到可以绕地球一圈。另一方面,一到关键时刻,这些充电桩就跟压缩毛巾一样,看着挺大,一泡水就没了。为什么?诶,这事儿就跟问“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一样,充满了哲学上的无力感。

有个Model Y车主在群里分享秘诀,说别在服务区死磕,下高速找充电桩。这话说得,就像武林高手告诉你,打不过就跑,别硬刚。这哪是秘诀,这是被逼出来的狼狈。讲白了,高速服务区那点充电桩,总共6万多个,面对1400万辆“电量刺客”,连塞牙缝都不够。不到1%的资源,要服务20%的尖峰流量,这已经不是数学问题了,这是玄学问题。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于是服务区也开始整活了。工作人员拿着大喇叭喊,跟菜市场拍卖一样叫号排队。还劝你,大哥,充到80%就行了,给后面兄弟留条活路。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东方智慧,叫“差不多得了”。国家电网更进一步,搞起了梯度优惠,充到80%给你发券,潜台词就是“求求你,快走吧,去下面的城市充电站祸害他们吧”。

这时候,技术宅们就坐不住了。你看,华为搞出了液冷超充,600kW,号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比亚迪更狠,直接掏出了“兆瓦闪充”,双枪齐下1002kW,跟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一样,6分钟续航干400公里。听着是不是666?是不是感觉明天就能边开车边打闪电了?

1400万电车拷问6万充电桩:高速充电,死于一场商业“算计”-有驾

坏了菜了,问题又来了。这些技术,就像是高达的图纸,非常牛逼,但你得有地方造,还得有能量驱动啊。这些“修仙级”的充电桩,大多都在城市的核心地段,是给都市精英们体验的。而高速服务区那个电网,脆弱得跟个林妹妹似的,你突然给它上这么大一个功率,它不直接心态崩了给你表演个区域性停电就不错了。最好的武器,你得有最强的经脉去承受,不然就是七伤拳,先伤己后伤人。这道理,武侠小说里都写烂了。

我作为一个也开过电车跑长途的中年人,对这个事的理解特别深刻。焦虑的根源,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那个该死的“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服务区,是有桩没电,还是有电没桩,还是桩和电都有,但是前面排了20辆车。这种感觉,比我年轻时追女孩被拒绝还要让人无助。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

问题的核心,就两个字——“潮汐”。高速充电桩这个生意,就是典型的潮汐生意。平时门可罗雀,服务区的工作人员闲得能跟充电桩打羽毛球。一到节假日,车多得能从服务区入口排到隔壁省。运营商如果为了这每年几天的尖峰时刻,把服务区铺满充电桩,那平时这些设备就得晒太阳,亏到姥姥家。这就是一场商业上的“黑暗森林”,谁先大规模投入,谁就先死。

1400万电车拷问6万充电桩:高速充电,死于一场商业“算计”-有驾

所以你看,现在的解决方案都是一些“凑合学”。什么“智能插座+移动充电桩”组合,本质上就是打游击。弄几台移动充电车,像个流动的能量奶妈,哪里告急去哪里。这玩意儿看着智能,其实透着一股辛酸。这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这就是没办法的办法。

1400万电车拷问6万充电桩:高速充电,死于一场商业“算计”-有驾

当然,画饼我们是专业的。未来图景给你描绘得那叫一个美轮美奂。什么道路无线充电,边开边充,汽车变成一个永动机,再也不用担心续航。什么移动充电机器人,你车一停,它自己屁颠屁颠跑过来给你插上,20分钟续命100公里。甚至还能把车里的电卖回给电网,让你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就问你怕不怕?

这些东西听起来都特别赛博朋克,但实现起来嘛,我觉得可能比国足进世界杯决赛圈还要遥远一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从北京开车去罗马,可能真的只需要一天,剩下的时间都在排队充电。

1400万电车拷问6万充电桩:高速充电,死于一场商业“算计”-有驾

所以,眼下这场每年一度的充电站大逃杀,到底怎么破?技术,资本,政策,都在发力,但都像往一个漏水的木桶里倒水。因为真正的漏洞,是人性。是那个非要在国庆节开车三百公里去另一个城市看人山人海的你我。

说到底,所有关于续航和充电的终极解决方案,可能都藏在老祖宗的智慧里。比如,两个字:别动。三个字:不出门。只要我们节假日都不出门,充电桩就不会挤,高速就不会堵,世界就和平了。你看,这个解决方案,是不是充满了颠覆性的智慧?不说了,我得去看看我那辆油车了,感觉它正在角落里发出胜利的嘲笑。

1400万电车拷问6万充电桩:高速充电,死于一场商业“算计”-有驾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