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司里的人又开始讨论买车的事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新能源变成了优先选项?我身边不少人都在点赞那种未来感十足、能秒变手机的电动车,似乎不买新能源就落后了似的。
其实我对这些未来科技没那么。老黄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买车嘛,越用越知道,最稳妥还是那种经典耐用的。他开了快二十多年的车,从蒙迪欧到普拉多再到现在的汉兰达,经验丰富得很。今天他还特意来跟我讲:如果你不追求炫酷或技术最大化,日系燃油车其实更省心。
我记得他当场就甩了两台车的对比给我看:一台是新买的新能源,一台是五年前买的汉兰达。
他说:你看看这个新车,刚买的时候挺漂亮,可开了两年后,那电池的衰减、充电的麻烦开始显现。刚才我翻了下笔记,新能源车的电池在五年后,剩余价值大概在70%左右,折寿还是挺影响的。技术在进步,但这些新技术归根到底也是新鲜事物,有风险。
反观汉兰达,现在开十年以上的车,在二手市场上还能卖个不错的价,保值率比大部分新能源高个十几个百分点。你要问我:这个数据有多准?估算一下,国内十年前的汉兰达,保值率大概在55%左右,放到今天还剩一半多。对于打工人来说,能用十年、还能卖个好价,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划算。
你说新能源是不是更环保?我觉得大众的认知里,确实是这样,可现实中呢?这不就像早几年铺天盖地宣传的节能灯,现在看来,自己用的时间那么短,环保不好评判的事情多了。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我一个朋友的小车,是去年新买的,他说:我压力挺大的,存款都投到车里了。他买车三天时间,试了三次充电,第一天电满,第二天就剩下一半电,第三天开出来后,充电桩排队排了半个小时。反正对他而言,新能源真是个新鲜玩意。
这些年,我发现了一个没被大多数人注意的点:供应链。你知道,国内大厂买芯片、买料的难度高得多,很多车的零部件都在抢料上出问题。我还听过修理工说:去年新Model发布前,那几天零配件供应特别紧张,修一辆车绕得像个迷宫。当时我就想,也就是说,‘未来感’再强,也得看后端的供应链能不能跟得上。
也不是说新能源没有优点。有朋友开的Model 3,他说:起步快、安静、燃油节省。开起来很顺畅,静悄悄的感觉不错。他也承认:保养比燃油车复杂,电池要换的话,成本高得吓人。我那天还特意查了一下,大概百公里电费和油费对比,按现在的和电价,差距不大,反倒燃油车的修理保养会简单点。
有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买车用的心情是不是也算一种成本?你看,新能源的未来感很多人追捧,但开起来,真能像日系车那样几十年不变,省心又划算吗?我觉得未必。虽然新技术看上去很炫,可稳定性、耐用性才是真正的用车智慧。
我不会否认新能源的优势:比如百公里油耗,约2.5L,怎么说呢?算算心算(不算保养和折旧)大概成本比燃油车低些,但它的折旧速度又比传统车快。这个缺点,短期看还不明显,但观察一年、两年,折旧越来越快,耐用性似乎还没完全被验证。
你会不会觉得我太偏袒传统?其实不是。我觉得未来的事,谁都说不准。就像我有个修理工老李说:十年前买的本田,都还在跑,老车修得简单,零部件也便宜。这话让我对传统燃油车更有信心。
很多人对车还是在感情投入——喜欢跑起来的感觉,想要一辆不用太折腾的车。这点,汉兰达说实话,是个专业的稳定器。空间大,舒适,邻居也说:这车开十年以上,都不掉价。我猜这也是日本车宽松耐用、产品线成熟的原因。
大家可能在想,不如等下一轮技术成熟再买,也行,只是你知道的,技术它总在变,未来很难预料。我心里存个疑问:这样折腾下去,买车还不是个折磨吗?市场变化太快,新能源也许五年后又变样。
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买车这事,真是个深坑。你们有没有觉得,十年后的汉兰达还能比新能源更划算?还是说,我跟老黄站错了队?毕竟,自己用的车,最重要还是用得舒服,心安理得。
我总在想,未来到底怎么走?一年后,新能源是不是会更成熟?还是会遇到更大的挑战?没准,市场再掀个大浪,说不定新能源体验会彻底逆转,大家又开始怀念油车了。反正买谁,也别忘了看清楚人和车的真实面。
话说回来,你觉得,除了维修和折旧,买车还能考虑点啥?我一直觉得,一辆车最真实在的地方,就是它陪你走过的路和日子。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