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忘了说,那个星期天我在展厅里,靠窗正想找点信号,好几次手机都提示网络不稳定,此时一位销售边整理资料边抬头看我,说:新款N9你看细节,配置比肩豪车,价格却还不是特别离谱。他的话我听了两三秒,有点像在打官腔,但心里确实觉得这车在讲加量不加价这件事上是真的花了心思。
今年这个价格区间(38.98到44.98万)我大致估算,纯电续航大概在230公里左右(体感:比我预想的慢一点,但无所谓了,毕竟是插混)。说到续航,估计拉长电池包,成本会变高,但反正厂家不用赔钱。
我其实也在想,腾势N9的最大对手是谁?除了比拼硬件配置之外,把细节挖深了,还是要考虑消费者心理。比如看似差不多价位的理想L9,内里的豪华感强得多,新鲜感十足。腾势在安全和智能上捋得更细——比如他们那个易三方技术平台,听上去像个四季出行的万能钥匙,实际上就像是那种万能遥控器,可以操控多设备,安全性能自然也就全面加分。说实话,它在高速爆胎控制、冰雪打滑上,有印象中对手还没做得那么细。
但你要问我:这是不是归功于它的供应链?我倒觉得技术研发端有点像烘焙面包,材料好、配方精,才能做出这些看得见的差别。但我又想:研发团队真心花了点工夫,还是受制于供应链?(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腾势N9的车内,中控台多出那块金山棕配色的内饰,感觉整个档次一下提升不少。这让我想到,豪华感的营造,真的很多时候是靠细节堆砌出来的。比如那块云辇-A的智能控制系统,和之前我试驾过的某些豪车比,其实差不多的体验,但价格就更亲民一些。
再说这个车的尺寸,5258毫米的车长,最小转弯半径4.65米,这一数据其实挺重要。你觉得大车好开?我觉得说难的人多半还没惯,特别是在城市里。有次修理工跟我抱怨:开大车最烦的事,不是高速上飙,主要是倒车、掉头,那转弯半径不行就像个巨轮。腾势N9能把转弯半径控制得这么低,我倒觉得还挺用心的。其实可能也是研发控制成本的权衡吧 — 这个尺寸在豪华大型SUV里算合理,既保证空间,又试图维护城市通行的灵活。
对比一下同期的竞品,腾势N9在动力和智能方面都标配天神之眼B,这个激光辅助驾驶,看上去好像很高端,但实际操作体验咋样?我还没试过,得找个机会实际感受一下。有人问我:你觉得这样技术用到日常,用途大不大?我觉得,很多智能配置,最初都像个炫技的小玩意,如果没有实际用处,利用率不会高。未来OTA升级能带来什么?比如防晕车、隐私保护、甚至无痕一键,都是吸引家庭用户的潜在要素。
说到家庭,我还记得一位朋友曾提过:我家车子换了几次,还是觉得大车更稳,安全。市面上很多消费者都是这样,喜欢大、不喜欢麻烦,尤其是在长途旅行中。腾势N9扫描全场,除了配置豪华,也在操控便利上发力,比如车位到车位的自动领航。这功能,实用起来挺贴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突然想到,腾势品牌成立15年,现在的市场环境真的不太一样。像2022年末的D9和D9的基础,支撑了腾势一段时间,之后就展示了品牌的野心。而且,现在新锐势力,月销量轻松冲到3万起步,腾势想稳住,这点压力不小。
我还好奇,一个大手笔焕新,可能是公司战略上的布局。你觉得,加量不加价会持续多久?毕竟,成本在涨,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在提高。其实我一直觉得,他家那套科技豪华的套路,也就差不多是你我惯的套路——用科技吸引眼球,用豪华打动心。在2026款N9上加入儿童用品、运动相机、按摩器之类的合作,背后其实是试图打造一个家庭出行的生态圈。你会不会想像我一样,把车变成家中mobility hub?—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豪华除了硬件,更在于体验和情感链接。这车明年能不能持续吸引眼球,就看未来OTA的升级和市场反应。
我一直在想,很多人买车,不是真的买它的性能,更是买一种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想象。腾势N9的安全、智能、豪华,这些标签,确实挺吸引人的,但真的能打动人心吗?我觉得这要看,人在用的那一刻,车有没有传达出一种我能信赖、我喜欢的感觉。
你觉得,这个市场还能校准到什么程度?我反而觉得,那个细节——比如那个车内的金山棕色内饰,那些无痕功能的推送,才是能留在心里的细节彩蛋。
……(这时候留一个悬念)未来我还会关注腾势N9出什么招,或者它是不是又会偷偷调个价,反正我这次没细想过的,可能会成为下一次的小惊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