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有些事儿真是越想越魔幻。
你说,自己花大价钱办了个堂会,请柬都发出去了,结果一个没给钱的“大哥”直接踹门进来,坐上主桌,还反客为主,对着满堂宾客说:“今儿我请客!”
你就说这气不气人?
这事儿,就活生生发生在了广汽集团身上。
这出大戏的舞台,就是前阵子搞得热热闹呈的粤港澳全运会火炬传递。
场面上的事儿,都得讲究个排场和规矩。
广汽集团,这次可是下了血本,成了“汽车类唯一合作伙伴”。
注意这几个字,“汽车类唯一”,翻译过来就是:在这场子里,能露脸的车,只能也只配姓“广”。
于是乎,广汽传祺M8、昊铂A800这些车,就成了火炬手身后的标准配置,那叫一个根正苗红。
一切都按剧本走,直到深圳那一站。
比亚迪腾势的老总李慧,作为火炬手,跑得正起劲。
突然,镜头里钻进一个不速之客——一台腾势D9。
就那么明晃晃地、不打一声招呼地,跟在了自家老板后面,一路“领航”。
那画面,怎么说呢?
就像人家婚礼上,你跑去跟新郎拜堂,突出一个旁若无人。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种级别的赞助,背后都是白纸黑字的合同和真金白银的投入。
广汽花了钱,买的就是这个独家曝光权。
这在商业世界里,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
可人家比亚迪压根不理这茬,仗着自己是销量冠军,一分钱赞助费不出,直接就来硬蹭。
蹭完还不算,回头自家宣传渠道上,那叫一个锣鼓喧天,俨然一副自己才是官方指定座驾的派头。
广汽能怎么办?
总不能当场派人把车拦下来吧,那场面可就太难看了。
事后,广汽集团法务部倒是发了个公告,但那措辞,客气得像是在劝邻居不要在楼道里堆垃圾,充满了国企特有的“委婉”和“顾全大局”。
结果呢?
人家压根没当回事,某书上该怎么宣传还怎么宣传,仿佛那纸公告就是一张废纸。
这时候,评论区可就热闹了,各种奇谈怪论都冒了出来。
有人说:“比亚迪给广州贡献了多少GDP和税收,露个脸怎么了?”
这话听着就有意思了,照这逻辑,纳税大户是不是可以在市区随便闯红灯?
广汽同样是纳税大户,小鹏汽车也给广州贡献税收,人家小鹏的老总何小鹏同样是火炬手,传递火炬的时候,后面怎么没跟着一台小鹏P7?
是人家没车,还是人家懂规矩?
这一对比,谁体面谁不体面,一目了然。
还有更神的言论:“难不成让腾势老总坐广汽的车?多尴尬!”
拜托,这是公共活动,不是私人出游。
规则就是规则,你作为参与者,遵守规则是本分。
当年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百事的高管去现场,难道还能自己带一瓶百事进去喝吗?
成年人的世界里,这点职业素养总得有吧。
最让人细思极恐的一种说法是:“这里是深圳,深圳的地盘,给自家企业腾势露个脸,你有意见?”
这话可就诛心了。
这次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是一个整体。
如果深圳真的为了支持本地企业,就公然破坏整个赛会的赞助规则,那置广汽这位“唯一合作伙伴”于何地?
置契约精神于何地?
这背后到底是个别行为,还是得到了某种默许,确实值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你看,整件事下来,广汽就像个受了委屈的老实人,被人抢了东西,还只能小声嘀咕两句,生怕撕破脸。
这恰恰暴露了很多国企央企的困境:他们被要求“乖乖守规矩”,要稳重,要大局为重。
而一些在市场泥潭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民企,则更信奉“丛林法则”,只要能赢,手段和规则都可以放一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摩擦了,更像是一场不同企业文化和行事风格的碰撞。
一边是按部就班、讲究程序的“学院派”,另一边是实用主义至上、胆大敢干的“野路子”。
当“野路子”发现“学院派”被欺负了也不敢还手时,那下次只会更加变本加厉。
说到底,销量第一确实是本事,但不能成为无视规则的通行证。
市场再大,也得有规矩。
如果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那商业文明也就无从谈起了。
广汽这次当了“软柿子”,或许是无奈,或许是策略,但留给市场的思考题却是:当规则被公然践踏时,我们是该为胜利者欢呼,还是该为那个守规矩的老实人鸣不平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