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硬刚索赔逾百万,智驾失灵,售后傻眼!

夏日的阳光把4S店玻璃幕墙晒得发烫,王伟攥着检测报告的手心全是汗。这位特斯拉Model Y车主此刻正盯着售后经理,一字一顿抛出天价索赔单——128万,相当于他买这辆“智能标杆”时价格的整整两倍。三天前那场高速惊魂,让自动辅助驾驶(NOA)的广告词在他眼里彻底成了笑话。

车主硬刚索赔逾百万,智驾失灵,售后傻眼!-有驾

第一幕:幽灵刹车与甩锅大战 事情发生在沪昆高速嘉兴段。王伟的行车记录仪显示,当晚8点17分,开启NOA功能的车辆突然在100km/h时速下急刹,后方卡车险些追尾。更诡异的是,系统随后竟主动向右猛打方向盘,车身擦着护栏滑行四十多米才停下。“就像有双看不见的手在抢方向盘!”王伟事后回忆仍心有余悸。

特斯拉售后最初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甩锅:先强调“用户未保持手握方向盘”,又暗示“雷达可能受高架桥金属护栏干扰”。直到王伟甩出第三方检测报告——车辆制动系统存在0.3秒延迟,而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安全标准。网友@科技老司机 扒出近半年类似投诉:广州车主遭遇“幽灵加速”,北京Model 3在隧道内无故刹停…智驾失灵似乎正在成为新能源车的“通病”。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第二幕:百万索赔背后的技术暗礁 这场纠纷撕开了智能汽车行业的遮羞布。某车企工程师匿名透露,当前L2级辅助驾驶普遍存在“长尾问题”——那些发生率低于0.1%的极端场景,比如暴雨天的反光路标、施工路段的临时锥桶,都可能让算法“懵圈”。更讽刺的是,某些品牌为抢占市场,故意把“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

车主硬刚索赔逾百万,智驾失灵,售后傻眼!-有驾

王伟的索赔清单堪称行为艺术:除了修车费,还包含精神损失、误工费,甚至要求特斯拉在车机开机画面添加“本系统可能突然发疯”的滚动字幕。网友分成两派:有人认为这是消费者觉醒,也有人调侃“碰瓷新高度”。但鲜有人注意到,他特意把索赔金额定在128万——刚好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上限的2倍。

第三幕:售后体系的集体破防 4S店经理老张的经历更魔幻。他调出后台数据时傻眼了:事发时车辆确实接收到了“右侧有障碍物”的信号,但系统日志显示这个“障碍物”被识别为“移动的金属物体”——很可能是被夕阳照射的护栏。更绝的是,当他试图上传数据到总部时,系统弹窗提示“该场景未收录至训练库”。

这场闹剧暴露的何止是技术漏洞?有车主发现,特斯拉最新版用户协议里藏着“自动驾驶功能可能产生非预期操作”的免责条款,字体小得要用放大镜看。而理想、小鹏等品牌的销售话术依然充斥着“解放双手”“老司机模式”这类危险暗示。当上海消保委约谈车企时,得到的回复竟是“消费者需要正确理解功能边界”——所以被广告忽悠算谁的锅?

车主硬刚索赔逾百万,智驾失灵,售后傻眼!-有驾

(尾声) 王伟的案子还在调解中,但社交媒体上#我的智驾会梦游#话题已炸出更多离奇案例。某维权群里流传着段子:以后买车得问“这车发疯前会打招呼不?”行业专家私下承认,现有技术根本做不到“零失误”,可谁都不敢第一个捅破皇帝的新衣。看着车库那台贴着封条的特斯拉,王伟忽然想起提车时销售说的:“它比人类驾驶安全十倍。”现在他特别想问:这话敢写进合同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