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估计不少朋友都听说了,那就是咱们中国自己造的一辆电动跑车,叫仰望U9,在德国的一条专业赛道上,跑出了每小时472.41公里的最高速度。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都是:真的假的?
一小时跑472公里是什么概念?
咱们平时坐的高铁,最快的也就350公里一小时,这车比高铁还要快上一大圈,几乎快赶上一些小型螺旋桨飞机在天上飞的速度了。
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它确确实实发生了,而且是在汽车工业的老家——德国,由一位德国的专业车手开出来的。
这就不由得让人好奇了,咱们的国产车,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这背后又有哪些咱们普通人不知道的硬核技术呢?
咱们先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这件事发生在8月8号,地点是德国一个叫ATP的专业汽车测试场。
这个地方可不是咱们随便找个高速就能比的,它是专门用来测试车辆极限性能的,路面条件、安全设施都是顶级的。
开车的是一位名叫马克·巴森的德国车手,他可不是无名之辈,他自己就是2024年全球电动车极速纪录的保持者。
也就是说,仰望汽车是直接找到了这个星球上开电动车最快的人,让他来挑战自己曾经创下的纪录。
结果,他开着这台中国的仰望U9赛道版,就在他曾经创造辉煌的同一片场地上,把自己的纪录给打破了。
事后这位车手自己都说,去年他觉得那个速度已经是巅峰了,没想到这么快,自己就开着一台中国超跑,把这个巅峰又往上推了一大截。
这话从一个德国顶级车手嘴里说出来,分量可不一般,这说明仰望U9的性能是实打实地征服了专业人士。
那么,这台车到底强在哪儿呢?
为什么它能爆发出这么恐怖的能量?
咱们得从它的核心技术说起。
首先,就是比亚迪的看家本领之一,一套叫做“易四方”的技术平台。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玄乎,说白了,就是这台车有四个独立的电机,每个轮子都由一个电机来专门驱动。
这和我们平时接触的大多数电动车都不一样,普通电动车可能只有一个或者两个电机。
四个电机的好处是什么呢?
打个比方,普通汽车的动力系统就像一个大脑指挥四肢,指令需要传递。
而“易四方”就相当于给每条腿都装上了一个独立的小脑,反应速度快得惊人。
这四个电机加在一起,能提供超过3000匹的综合马力。
3000匹马力是什么水平?
咱们家里开的普通小轿车,马力一般也就一百五六十匹,这台仰望U9的动力,相当于差不多二十台家用轿车的总和,简直就是个陆地猛兽。
当然,光有力量是不够的,你还得能控制住。
车速一旦超过400公里每小时,空气的阻力就像一堵无形的墙,车身任何一点微小的抖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导致失控。
这时候,“易四方”的另一个绝活就派上用场了,那就是四轮独立扭矩矢量控制。
这个技术能以每秒钟超过100次的频率,极其精确地调整每个轮子输出的力道大小。
比如说,系统感觉到某个轮子快要打滑了,它会瞬间减少这个轮子的动力;感觉哪个轮子抓地力还不够,就立刻给它增加动力。
整个过程快到人根本察觉不到,给驾驶者的感觉就是这台车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牢牢地吸在地面上,不管速度多快,都稳稳当当。
如果说“易四方”是让车子跑得快的“心脏”,那么另一项叫做“云辇-X”的技术,就是让车子跑得稳的“骨架”。
这是一套非常智能的全主动车身控制系统。
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可以快速、独立地调节四个悬架的高低软硬。
举个例子,咱们开车猛地一脚油门踩下去,车头是不是会往上一抬?
这就是加速时的“抬头”现象。
而“云辇-X”系统会立刻察觉到,并且瞬间调整悬架,把车头给“按”下去,让车身始终保持水平。
过弯的时候车身会侧倾,它也能主动撑住外侧的悬架,抵抗离心力,让车子像轨道车一样平稳地过弯。
它能和“易四方”系统协同工作,一个负责动力输出,一个负责姿态控制,双管齐下,共同保障了车辆在极限速度下的稳定和安全。
可以说,仰望U9把过去只有在顶级方程式赛车上才能见到的“车身姿态控制”技术,应用到了量产车上,这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技术突破。
除了这两大核心技术,其他细节也都是为了冲击极限速度而服务的。
比如,为了让车辆在超高速下能稳定地“趴”在地上,它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也下足了功夫,车身上的每一条曲线、每一个部件都是为了更好地疏导气流,产生下压力。
还有轮胎,在时速470多公里的时候,轮胎每分钟要转好几千圈,承受的温度和压力都是难以想象的。
为此,仰望和咱们国内的佳通轮胎深度合作,专门定制了一套赛道级的轮胎。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为了防止在急加速和急刹车的时候,轮胎和轮圈之间发生打滑空转,他们在轮圈和轮胎接触的面上,做了一种特殊的滚花处理,也就是刻上很多细密的纹路来增加摩擦力。
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办法,却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大马力下的一个技术难题,这体现了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总的来说,仰望U9这次在德国打破世界纪录,绝对不是一次偶然。
它背后是比亚迪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结果。
从电池、电机、电控,再到底盘控制系统,这些最关键的技术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打造出这样一台挑战物理极限的性能机器。
这件事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一个速度纪录本身。
它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模仿和跟跑的角色了。
我们不仅在新能源这个新赛道上实现了领先,在传统汽车工业最看重的极限性能领域,我们同样有能力站上世界之巅,和那些百年老牌车企掰一掰手腕。
这对于提升整个中国汽车品牌的形象,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它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中国引领迈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