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大七座日产现在降到十八万了,要不看看? 我朋友上个星期兴冲冲地给我发了条信息,后面跟了个链接,点开是日产探路者。我回了他两个字:别碰。
倒不是说这车有多烂,恰恰相反,你要是把这张配置表摊开,遮住品牌和发布年份,它简直就是燃油车时代的六边形战士。一台超过五米长的大车,全系七座,塞进去一台拿过沃德十佳的2.0T可变压缩比发动机,252匹马力,配上采埃孚的9AT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响当当的存在。日产甚至还很厚道地给最低配都装上了双层隔音玻璃,底盘调校也还是那个熟悉的大沙发味儿,开起来稳、坐着舒服。
理论上,这样一台车,卖个二十多万,跟汉兰达掰掰手腕,问题不大。可现实呢?现在经销商为了清库存,价格一路血崩到十八万上下,连汉兰达销量的零头都摸不到。停车场里,汉兰达就算被国产新能源围剿,也还是能见到几台,但这台探路者,我印象里好像就没在路上见过活的。
问题出在哪?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它的长相。那张前脸,怎么说呢,有点用力过猛,想学国产品牌搞机甲风,结果弄得不伦不类,劝退了不少讲究眼缘的年轻人。车里头那块12.3英寸的中控屏尺寸倒是不小,也支持语音控制什么的,可你要是刚从一台问界M7或者理想L8上下来,再坐进探路者里,那种感觉就像是用惯了智能手机,突然又让你回去用诺基亚。全景天窗这种国人最看重的东西,还得顶配才有,这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但这些都只是皮毛。这台车真正的悲剧,在于它是一件来自过去时代的完美古董,却被错误地摆在了未来的货架上。它的机械素质,它的用料,它的隔音,全都是上一代消费者最看重的东西。那个时代的购车逻辑是:品牌、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日产在这些方面都交出了近乎满分的答卷。
可时代变了。现在你去买一台七座SUV,你会发现,牌桌上的玩家,以及他们手里的牌,全变了。你隔壁的银河L9、问界M7,它们不跟你聊什么可变压缩比,不跟你谈什么9AT,它们直接给你三块大屏幕,给你一套能自己开的智能驾驶,再送你一套随时能K歌看电影的娱乐系统。周末带家人出去露营,人家车能直接外放电煮火锅,你的探路者只能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发动机的轰鸣。
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尴尬的局面。日产和它的经销商拼命嘶吼:快来看啊!252匹马力的VC-Turbo发动机!9AT变速箱!合资大七座!现在只要十八万! 而消费者们只是冷漠地瞥一眼,然后转身走进隔壁的华为或者比亚迪展厅,去体验那个被屏幕、摄像头和人工智能重新定义的第三空间。
品牌吸引力的衰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曾几何时,日产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金字招牌,代表着可靠、省油、舒适。但现在呢?轩逸的电动版悄无声息地就没了下文,整个品牌给人一种追赶不上时代的感觉。当消费者觉得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酷的科技、更低的能耗和更周到的服务时,那个曾经熠熠生辉的NISSAN标志,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汉兰达还能靠着多年积攒下的保值神车口碑撑着,可日产呢?它拿什么来号召那些已经变心的老用户和从未正眼瞧过它的新一代?
所以你看,探路者的卖不动,根本就不是一场意外。它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练了一辈子屠龙技的勇士,终于出山了,却发现世界上早己没有龙了。这车的性价比确实高,高到让人心疼,但最终也只能在参数表上孤芳自赏。
或许再过几年,这台探路者会成为二手车市场的真香选择,但对当下的日产来说,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台车的滞销,就是一个残酷的提醒:在一个被彻底颠覆的赛道里,你用旧地图,是永远找不到新大陆的。至于我那个朋友,他最后提了台国产混动车,提车那天发了个朋友圈,配文是:科技改变生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