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汽车芯片市场几乎被欧美日企业垄断。
中国车企使用的芯片,90%以上都依赖进口,本土自给率仅有10%左右。
中国车企不买单?欧洲芯片巨头,十年首度亏损10亿
这种局面让国际芯片巨头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以博世为例,从2014年到2024年这11年间,虽然在中国投资了600亿元,但同期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却高达1.2万亿元,投资回报率高达20倍,足见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然而,最近欧洲芯片巨头意法半导体公布的二季度财报却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财报显示,该公司出现了1.33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亏损,这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中国车企不买单?欧洲芯片巨头,十年首度亏损10亿
虽然其中有1.9亿美元的重组成本拖累了业绩,但即便剔除这部分影响,其盈利表现也远不如从前。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滑了14.4%,表现相当不理想。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中国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另一方面是公司战略转型带来的阵痛。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爆发式增长,这些车型对芯片的需求量是传统燃油车的数倍。
中国车企不买单?欧洲芯片巨头,十年首度亏损10亿
但问题在于,新能源汽车需要的芯片与传统车型大不相同。
意法半导体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在新能源芯片市场尚未建立起足够优势。
更让国际芯片巨头感到压力的是,中国车企正在加速推进芯片国产化进程。
随着本土供应链的崛起,进口芯片的市场份额正在被逐步蚕食。
中国车企不买单?欧洲芯片巨头,十年首度亏损10亿
面对这一趋势,意法半导体已经做出调整,计划在中国本土建厂,专门研发适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芯片产品,并希望将在中国市场积累的经验推广到全球。
这一事件折射出一个重要趋势: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曾经依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供应链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正在迎来历史性机遇,有望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盈亏,更将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