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特斯拉”去中国化“背后,到底在搞什么鬼?”

陈冰老师作为评论员,最近聊了特斯拉要“去中国化”的事儿。这事儿听着挺吓人,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咱们得好好唠唠。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把这事儿的前因后果、里里外外都给你讲清楚,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

一、事件起因:

特斯拉最近放出风声,要求北美供应商一两年内把中国零件全换了,通用汽车之前也搞过这出戏。说白了,美国车企现在集体在搞“脱钩”,跟中国供应链划清界限。特斯拉以前在中美之间当桥梁,中国工厂帮它省了老多钱,上海工厂甚至被称为“全球效率之王”,结果现在突然翻脸不认人。数据摆着呢:特斯拉美国市场卖得那叫一个火(占全球销量的48.5%),中国工厂用的零件一半都是国产的,现在说换就换,这不是闹吗?而且,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虽然被比亚迪这些国产大佬压得喘不过气,但中国依然是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中心。这波操作,简直就是“吃着中国的饭,砸着中国的锅”啊!

“陈冰:特斯拉”去中国化“背后,到底在搞什么鬼?”-有驾

二、有三大“推手”在作怪:?

这事儿背后啊,有三大“推手”在作怪:

1. 躲政策风险,怕被当靶子:

美国要是特朗普再上台,搞不好又要搞“美国制造”2.0版,关税咔咔往上涨。车企怕被政策坑,提前改供应链。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快50%了(平均),汽车零件更狠,像电动汽车的关税甚至可能翻倍。这些钱最后谁掏?还不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自己。车企觉得提前换零件,能省点麻烦,万一特朗普真回来了,不至于被突然“卡脖子”。

2. 市场打不赢,只能回家找补:

美国车在中国越来越卖不动。通用去年在中国销量暴跌56%,特斯拉的份额也只剩3.2%,被比亚迪、蔚来这些国产新能源车打得落花流水。中国新能源车太猛了,价格低、技术好、智能化还牛,美国车干不过,只能灰溜溜回家,想着把供应链搬回去,搞“本土化”来挽回点面子。说白了,就是在中国市场玩不转了,只能换个赛道接着卷。

3. 地缘政治闹心,企业被迫站队:

中美现在像在掰手腕,贸易战打这么多年,企业心里没底。《纽约时报》采访的美国老板都说,在中国做生意风险越来越大了。美国政府动不动就搞“实体清单”“技术封锁”,企业生怕哪天被盯上,供应链说断就断。虽然不知道换哪国靠谱,但先撤再说,宁可多花点钱,也不想被卡脖子。特斯拉CEO马斯克虽然嘴上说“爱中国”,但胳膊拧不过大腿,资本还是要听美国政府的“指挥棒”。

“陈冰:特斯拉”去中国化“背后,到底在搞什么鬼?”-有驾

三、这事儿会咋样?

这事儿啊,对谁都不好,典型的“三输”局面:

1. 对特斯拉和美国车企:

想一两年把用了几十年的中国供应链踢掉?难啊!中国零件便宜又好用,电池成本压到1000元/度电,生产还能按周排期,效率全球顶尖。换成三星、LG这些,成本贵15%-20%,产能还跟不上。特斯拉储能业务利润得被压缩,车也交不这么快了,全球扩张都得慢半拍。而且,美国本土供应链的短板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的,熟练工人不够、配套企业不足,搞不好还会闹出“产能地狱”。通用汽车之前搞“脱钩”,结果成本暴涨,股价都跌了不少,特斯拉搞不好也得重蹈覆辙。

2. 对中国零件厂:

中国每年卖美国130-200亿美元汽车零件,占出口的15%。现在客户说要跑,必须提前找后路。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大佬还好,技术牛、客户多,但很多中小供应商就难了。得赶紧升级技术,或者去东南亚、印度、墨西哥开厂,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最近听说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在越南建厂,但成本比中国高,效率也比不上,能不能活下来还两说。

3. 对中美关系:

企业都“去中国化”,中美贸易更悬了。今年中国外资都降了10%,老外投资信心不足。这样下去,两败俱伤啊!美国想搞“脱钩”,结果自己企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中国虽然短期有压力,但也在逼着自己搞技术升级,国产替代越来越强。长远看,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反而可能被激发出来,就像华为被制裁后,反而在5G、芯片领域搞出了突破。

四、陈冰咋看这事儿?

陈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斯拉现在就像走钢丝,两头不讨好。又想躲美国的关税和高成本,又舍不得中国供应链的高效和便宜。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瞎折腾关税、搞技术封锁,逼的企业没办法。虽然现在换供应链难,但“去中国化”这趋势已经起来了,美企都想往外跑,印度、越南这些地方成了香饽饽。但陈冰老师也提醒:印度、越南真能接得住吗?基础设施差、工人素质低、产业链不完善,搞不好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中国也在积极应对,比如搞“一带一路”、推动RCEP,在全球找新伙伴,不会轻易被卡死。

五、咋办才好?

这事儿咱们不能干着急,得有对策:

● 中国厂家:

别掉以轻心!赶紧搞技术升级,把核心技术攥手里,别人没法替代。比如电池技术再突破,搞固态电池、快充技术;自动驾驶算法再优化,让别人追不上。同时多找新客户,去其他国家建厂,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比如宁德时代已经在欧洲、东南亚建厂,比亚迪的电池也卖到了全世界。另外,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这么大,好好服务本土客户,一样能活得滋润。

● 中美两边:

得坐下好好聊聊,别互相猜疑。美国别老搞关税,搞贸易战,最后伤的是自己企业;中国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欢迎真正想合作的外企,但对“吃饭砸锅”的行为也不能惯着。合作才能双赢,不然最后都吃亏。就像陈冰老师说的:“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输家。与其互相伤害,不如坐下来谈,找到共同利益点。”

总结一句话: 特斯拉“去中国化”,表面是商业决策,实则是中美博弈的牺牲品。企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但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创新能力,才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只要把核心技术抓牢,把产业链做全,无论别人怎么折腾,我们的路都会越走越宽!

最后一句: 这场博弈啊,就像下棋,看谁走得长远。中国现在就是在“练内功”,等我们技术更强、市场更广的时候,别人想卡脖子都卡不住!咱们拭目以待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