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新奔驰 E 级的谍照与配置信息陆续流出,全网讨论瞬间炸锅 —— 有人说它是 “缩水版 S 级”,也有人质疑超感智慧屏是 “华而不实的噱头”。要知道,这可是 40-60 万豪华中大型车市场的 “兵家必争之地”,准备入手奥迪 A6L、宝马 5 系的准车主,几乎都在等这台车的真实表现。
对于瞄准中大型豪华轿车的消费者来说,40-60 万预算里,奔驰 E 级、宝马 5 系、奥迪 A6L 始终是 “决赛圈” 选项。
全新奔驰 E 级将轴距拉长到 3094mm,比现款增加 22mm,更比奥迪 A6L 的 3024mm 多出 70mm,实际体验中后排腿部空间能轻松放下一个登机箱。但它没有因加长显得臃肿,沿用 S 级 “感性纯粹” 设计语言后,溜背车尾与贯穿式尾灯让车身视觉更修长。
对比宝马 5 系的运动化线条,全新 E 级显然更贴合商务用户对 “越级气场” 的需求,这种设计不是简单 “套娃”,而是精准踩中目标群体的审美痛点。
超感智慧屏的争议,要从实际使用体验说起。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 + 14.4 英寸中控屏 + 12.3 英寸副驾娱乐屏的组合,视觉冲击力确实强,但流畅度才是关键。试乘时操作导航、切换音乐,系统没有出现卡顿,语音控制甚至能精准识别 “打开右后窗 10%” 这类细节指令,比奥迪 A6L 的 MMI 系统反应快 0.5 秒左右。
不过短板也存在,副驾屏幕在阳光直射下会有轻微反光,对比 S 级的防眩光玻璃,能明显看出定位差异。这种 “接近但不等同” 的配置策略,其实是奔驰的巧思 —— 既让 E 级有 S 级的科技质感,又保留两者的档次差,避免内部竞争。
后轮转向系统的加入,给这台近 5.1 米长的车带来了意外的灵活性。在小区狭窄路段掉头时,转弯半径比老款减少 1.2 米,甚至比部分紧凑型车还好操控,对经常市区通勤的用户来说很实用。
底盘方面,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结构没变,但铝合金下摆臂比例从 60% 提升到 80%,过减速带时滤震更柔和,没有多余弹跳。当然,它的运动性不如宝马 5 系,快速过弯时车身侧倾稍明显,但这符合 E 级主打的 “舒适商务” 定位 —— 买它的用户很少激烈驾驶,更多是后排乘坐或平稳通勤,这种取舍反而更贴合核心需求。
全新 E 级的使命很明确,巩固奔驰在中大型豪华车市场的份额。去年奥迪 A6L 靠 5-7 万终端优惠卖了 13 万辆,宝马 5 系卖了 12.5 万辆,奔驰 E 级以 11.8 万辆紧随其后。这次升级后,全新 E 级终端优惠预计保持在 3-5 万,虽比 A6L 少,但保值率更有优势。
第三方数据显示,现款 E 级三年保值率 65%,比 A6L 的 60% 高 5 个百分点,全新款因配置升级,保值率可能还会小幅上升。对打算开 5 年以上的用户来说,这点很关键,毕竟卖车时能多回不少血。
如果现在纠结要不要等全新 E 级,其实可以按需求决策:急用车的话,现款 E 级优惠到位,性价比不低;想等新款,优先考虑中配车型 —— 顶配的后轮转向和超感智慧屏虽好,但差价 5 万多,中配的基础配置已能满足大多数需求。
按照奔驰的节奏,下一代 E 级可能会升级 48V 轻混系统,油耗再降 1 个左右,但那得等 3 年以上,现在入手新款,刚好能赶上燃油豪华车的 “黄金使用期”。
至于奥迪 A6L 慌不慌,其实市场从不是非此即彼,有人选 A6L 的 “科技实用”,有人认 E 级的 “气场质感”,最终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