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今的智能汽车,咱们都快把“联网”当成理所当然了,是吧?
每次一进车,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手机信号够不够,Wi-Fi连上没,车载系统能不能活络起来,要是遇上网络不给力,坐在车里就跟憋着气一样。
碰到那种“无网即哑”的智能座舱,恨不得直接提前下车,毕竟科技打工人要的是智能体验,不是冷冰冰的屏幕瞪眼。
结果这次成都车展,吉利银河M9踩着一波神操作杀进大家关注的视野,把所谓“没网就傻住”的印象直接砸个稀碎。
飞檐走壁说夸张点都不过分,谁想到Flyme Auto 2这套AI座舱不仅懂人话,离线还这么有灵性,简直让人忍不住打个问号:车载AI真的不靠网也能聪明到飞起吗?
大家其实心头还是有点疑惑,你说如今大多数车机系统,没信号了就跟断电一样,整个车内系统悄无声息。
咱们以为车载智脑的能耐全系在云端,离线状态形同虚设,“联网=智能”的逻辑盘踞多年谁没被坑过两次。
但银河M9这一波操作,有点像把大家心里的老套路直接翻新了一遍。
Flyme Auto 2敢在成都车展首秀的时候以“离线学霸”身份亮相,难怪刷屏,身边围观的朋友当场试驾,脸都写着咋也有点懵——人家这系统,没网照样能听懂、能控制、能帮你分辨路况,甚至聊点你想不到的话题。
说实话,这种秀操作的瞬间,连老司机都多瞄了几眼,毕竟曾被笨系统坑过的人都知道,这一刀切下来多少人的痛点。
但问题来了:这套Flyme Auto 2到底用的什么黑科技?
以前但凡有点智能的座舱,一旦断网,自动变成“摆设”,只能看地图剩下两条路,卡在原地干着急。
但吉利这波玩的是全球首次把70亿参数的大模型塞进车端计算,小伙伴们光听“参数”都头晕,这回是真不差钱也不差技术。
结合那吉利家AI Box,再配个200TOPS顶级芯片算力,什么200GB/s带宽,全都独享,别人都还在端着饭碗抢网速,它自己在车里“开小灶”,算的飞快。
不依赖云端,系统本地运算直接开路——这一层搞懂了,才知道为啥人家敢叫“离线学霸”。
就像在成都郊区,上山下乡信号杳无,但暴雨一来,路上看得见的路况,系统不用吭声,自顾自把雨刷打开,顺手还能听你一句“附近有咖啡馆吗”,马上给你推个路线。
要是你兴致来了,想让系统描述下景色,AI能即兴来段文学点评,顺溜得很,完全不甩网的脸色行事。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哎,真有点盘点“智能座舱鄙视链”的潜力——周围车咋还要联网,银河M9已经把AI喂饱,脱离网络都不怂。
当然,不是说这些技术光是参数堆砌就能稳赢,它玩的是理解和交互的细节。
平时开车控制功能,谁能记一堆命令啊?
过去智能车机大多像考试一样,你一句“打开座椅加热”,不说全指令它就犯迷糊,奶奶用那种座椅加热功能简直被劝退。
但Flyme Auto 2这套系统能听“有点冷”,马上懂你心思,自动给加热座椅还顺带把空调温度升了,根本不用敲代码式对话。
或者开车想让后视镜收起来,你随口一提,它就明白动作,无需重复啰嗦。
多轮对话下更神奇,你先要个座椅按摩,接着说“按腰和背”,旁边朋友说“我也要”,系统全程都记得谁是对象、一轮轮给安排得妥妥当当。
过去那些车载语音助手,讲究死板流程,动不动就让你重新说一遍,浪费好几分钟,活活让人怀疑人生。
现在银河M9这套系统,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明显更上一个台阶。
看看这次成都车展,大家现场体验,都说一句很巧妙:不是联网牛,而是离线本地的“硬实力”更发烧。
有意思的是,这种技术在行业里其实还挺少见,什么“端侧AI大模型”多多少少是个新鲜词,但吉利是真的敢公开秀出来,不藏着掖着。
说白了,就是让用户不用担心断网带来的尴尬,不管你是新车主还是老铁,用得都能放心点。
要知道,未来这套Flyme Auto 2不只是银河M9上专属,它逐步会推到吉利更多新车型,老车主也能通过OTA升级,一路跟上。
想想之前的套路,买车总怕配置老,更新容易掉队,每次新功能只给新车,老车主都得看眼馋。
现在这套AI系统居然支持升级,这不就是给大家多一个“尝鲜”的机会,体验智能化的进化浪潮,无网也能唠嗑控车。
你想控制车,也不用再去翻菜单,日常出行时随口一句“去洗手间”,系统就帮你找附近定位,不光听懂,人家还能琢磨上下文,更加人性化。
有意思的是,这种交互自然到让人错觉自家买了辆智能助理。
说起来,这些年车机智能化一直在热炒,从早期的语音控制,到后来云端大数据支撑,厂商们谁都没少夸自家AI牛。
但真到断网状态,大家都一个尿性:立马掉队,功能掉线,连天气预报都查不了。
多的是那种需要点账号、开会员、各种数据上传,动辄还为“智能云”买单,到头来还是功能鸡肋。
现在吉利这一波本地“离线学霸”操作,确实给车机智能化带来点新风景。
其实咱们回想一下,不只是汽车,很多智能设备都在靠云,但云端和本地其实各有短板。
云端能处理大数据,算法复杂,但用不了网信号,啥也不是。
本地算力过去捉襟见肘,现在AI Box配200TOPS的芯片,真的把智能体验拉到了新高度。
它不是配置堆料,更关键的是能真正懂人话,给你随用随有的自然感。
科技圈总有一句老话,叫“能用的才是好技术”,这回被银河M9演绎得挺生动。
现场体验的那帮人也纷纷评论,系统反应速度喜人,交互灵敏,人话能懂,指令能分辨,毫秒级识别路况和车辆信息,安全系数提高不是一星半点。
出行途中,最烦心的是面对突发状况时系统掉链子,尤其是那些暴雨、山区无信号,就怕最后需要用到的功能全部罢工。
这回,Flyme Auto 2跳脱出传统局限,吃下大模型离线处理的“定心丸”,哪怕没信号,还能帮你路上避坑。
假如以后这技术推广到更多车型,车机智能体验说不定会有新的变革——不仅是娱乐系统和导航,连安全辅助、车辆控制都能更加智能且独立。
车主们只需动动嘴,操作与体验一气呵成。
有些人可能还疑惑,这一波离线AI能不能持久,毕竟技术流行总有周期,你今天领先,不代表明天不被别人超车。
这也是行业要慢慢验证的事,但目前看现场演示和用户反馈,大家普遍给出了正面评价。
当然,任何新技术都不是十全十美,Flyme Auto 2也还在产品升级的路上,需要真实场景反复打磨,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和适应性。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没网也能聪明控车”的体验,至少让我们对智能座舱有了新的想象空间,而不是局限于联网。
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智能座舱的迭代不只看参数表,那种随时随地都能享受科技便利,才是真正美好的未来。
想象一下,以后出去自驾游,信号杳无,却能随手和车机聊点家常,控制所有车辆功能,科技带给大家的安全感和轻松感简直爆表。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开始回忆自家车机断网那无奈的时刻?
银河M9这套Flyme Auto 2,不仅是硬件上的进步,更是一次交互模式的颠覆。
智能座舱不止是炫技,更要解决用户实际痛点。
不懂你、聋哑难交流的车机,迟早要被淘汰,只有懂得进化,才能赢得未来。
如果你就是爱折腾智能车机,对这种离线AI体验,有啥想法和算盘,觉得自己家车会不会“左手智商税,右手掉链子”?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槽点,也是下一个黑科技升级的方向!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