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5杀疯了!12万起还送L2+智驾,RAV4荣放:这届年轻人太难带,传统油车市场正在被新能源新势力迅速蚕食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众所周知,一汽丰田卖得最火的还是RAV4荣放,几年前它一直是销量的标杆。你想想,也是,看看环比排名,荣放几乎从未掉出前五。但最近几个月的市场表现让我有点震惊——新车伊始就个性鲜明,价格还不算高,配置还能硬刚豪华中型SUV,销量倒是一直在往下滑。
我自己跑自媒体、调查过一些,能敏锐感觉到一点:传统燃油车被新能源蚕食的趋势越来越快。去年2022年,荣放的销量还能稳在月均1.5万辆附近,去年年底的某月也差不多17000多,今年第一季度就连续4个月下滑到不到一万,日子不好过。反正我和身边朋友聊天,绝大多数都觉得拉不上了,内心其实都在骚动了。
这还不算,最关键的场景是限牌城市的二手市场。你别说,去年见过不少人把荣放留在家里,等自家车主限行结束再开。相反,新能源车,尤其像bZ5这种,几乎在快速抢占市场。昨天我去看车展,丰田的展厅,简直像个空壳。没人理会我,连个销售员都找不到。也难怪,展台摆了那么多新能源的车型,看来一线销售心都在琢磨怎么转型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一下:目前bZ5的价格在12万到15万之间,配合国家免购置税、补贴,总落地价差不多十几万。比荣放的混动版便宜不少。这是个惊喜,具体怎么做到的,我还得详细说说。
要理解这波变局,先得看丰田的技术积累。你知道,丰田混动技术最早出名的就是THS(Toyota Hybrid System),怎么说呢,就是混动车的祖师爷。荣放双擎那会儿,油耗4.7L每百公里,我觉得在那个价位,已经挺厉害了。转到纯电,丰田实际上也早有布局。我们不用归功太多技术术语,简单说,丰田用多年的技术沉淀,打造了比较扎实的电驱架构——比如e-TNGA平台就是它的代表。
bZ5这个车,实际上就是基于这个平台做的。它搭载一个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60kW,几乎是荣放混动版本的两倍了。你知道,动力放在传统SUV里其实挺讲究的——起步、超车都要有底气。更别说,它的0-100公里加速时间比荣放混动版缩短了大概30%,这是我看官方数据得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响应更快,开起来更有劲。
续航那里,也很亮眼。大约600公里的CLTC续航,试想一下,平时上下班99%的时间,不用担心喊海,满电能跑着超长距离。快充技术也支持,30分钟到80%的电量。你可知道,这个时间点,很多燃油车还是到站加油的状态,优势太明显了。
要说区别,光有硬件还不够,我更关心它的市场定位。荣放一向是实用派,耐用,空间大。bZ5呢?它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又添了新鲜感。配置上,全系标配12.3英寸智能屏,L2+自动驾驶辅助,甚至还有可选装的14英寸中控屏和AR-HUD,真正有点未来感。它的电池配置也很靠谱,按照官方提供的质保,十年20万公里,实际上用户坚持用十年都无压力。
这让我想起,我朋友的一位二手车经销商曾说过:电动车的保值率话题,根本不用烦,电池只要不出问题,后续二手市场还会值钱。我当时差点笑出声,然而现在真觉得说得挺有道理。
有一个细节也是吸引我注意的,前几天我翻了一下某篇文章,提到bZ5的充电速度——200kW的快充标称,实际应用中,基础的直流充电可以达90kW以上。这个数字在瞬间拉开了和普通家用充电桩的差距,就是不一样。这意味着,短途出行不用每次都等半小时,且,现在很多中大型商超、写字楼都安装了快充桩。
不过你想,没有细想过,未来真正难搞的,还是用户惯转变的问题。以前的人还觉得加油站挺方便,跑一趟就行,现在充电还得找地方、等待时间,还得考虑家里有没有类似的安装条件。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惯洗脑的渐变过程?
我尝试猜测,像bZ5这种纯电车型,未来几年的推广,还得靠政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没细想过,但有人说,电池成本逐年下降,可能到2026年,百公里电耗成本甚至降到0.3元左右,也就是的三分之一,还算合理吧。
而且,丰田的经销商网络一直都很成熟,服务体系完善,这是新兴品牌们难以复制的。你知道,我店里一位修理工说过一句话:丰田车,十年几乎不用修,没油车的样子。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对用户的信任感、品牌的口碑效应,还是有很大优势。
但很多年轻消费者,现在对长久用、靠谱之外,更关注的是智能化和操控体验。bZ5在这方面,能合理满足吗?我觉得,至少它的L2+辅助系统,让开车更轻松。至于未来会不会升级到更高级的自动驾驶,还得看丰田的策略。
顺带一提,我前几天看了个统计,小城市里拥有新能源车的比例估算还不到4%,但大城市,尤其上海、北京,逾20%。这其实也映射出一个趋势:年轻人购车,逐渐走向轻快、智能、环保。我心里暗暗琢磨,是不是未来油车会变成所谓的补缝产品,告诉自己用得安心是一种慢慢退场的策略。
bZ5虽然没有把传统油车全部拉下马,但它已经代表了未来的几个重要方向——技术迭代、市场需求、用户体验、政策支撑。你觉得,下一款会不会是平价、快充、智能化三合一的电动车?还是说,这个市 场会先由不那么理性的产品占据?其实我不用猜,真心觉得,未来的竞争,是对用户惯的逐步引导。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点:在我认识的几位年轻消费者中,很多人都觉得,电动车省钱、省心、环保已经形成共识,但还有点怕麻烦。是不是他们还没摆脱惯的惰性?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改变真的就是那么慢?我也不太清楚。
你有没有好奇,这些大厂背后,其实也挺苦恼的?怎么保证技术不断突破、成本不断下降,还得应对市场上水涨船高的竞争情绪。难不成,这也是一场心理战?你猜,这些企业下一步会怎么布局?反正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挺有戏的。
(这段留白,好让你发挥一下。)
总之啊,燃油车的黄金时代,也许就这么被悄悄掏空了。未来的路在电动,但到底会走多快、走多远,就看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它的到来。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