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去4S店溜了圈新款比亚迪汉,听销售小李一说,这回的重点竟然是怀档和小蓝两大神器入驻,纯电续航从原来的200公里(差不多估算)一口气蹿升到了245公里,这价格搭配这续航,买纯电版的朋友预算估计能松快不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汉这次共上了7个版本——纯电三款,混动四款。起步价15.98万(限时506纯电低配),对比同价位的蔚来ES6入门版,续航还算合格,但配置上比亚迪明显厚道不少。记得上次朋友买的 ES6 低配版,仪表盘功能少得可怜,连个无线充都没给,反观汉的宠物座椅和游戏厅功能,虽然有点噱头,但不存在买了空杯这种心态。
说到这个怀档,我本来以为是个噱头,弄个新摆件啥的给粉丝们瞅瞅,结果销售小李讲,怀档实际上是个机械结构改良,操作手感明显顺滑了,尤其是冬天握着不冷,细节上花了不少心思。想想汽车研发像做菜,一开始拼的是原材料、核心配方,后期这些怀档、小蓝之类就是勾芡和摆盘,看上去细微但影响体验。供应链这块,做机械部件要保证质量和批次一致,拿怀档来说,每个产线细微差别都可能影响手感,这背后花的功夫比你想得多。
然后,小蓝——不是啥蓝的战略,是个智能座舱系统的代称,集成了云辇C+预描(咱暂且这么称呼),销售小李讲这套系统能提前探测前方障碍,反应快,听着有点像手机预测输入,但运用到车上算是进步。我猜想(估计不太对,纯属瞎猜),这套系统背后的算法可能用的是一套类似AI打游戏的技术,能从历史路况与实况数据里迅速学,至少这是跟研发同事喝茶时听到的风声——当然这纯属饭后八卦,别当真。
顺带提个数据,汉这轮DMI油耗降到了3.35升/百公里,实测中甚至有达人测试出3.29升,按个人用车来看,这油耗放在同级别混动SUV里能排前头;而纯电版本耗电10.6度/百公里,接近小型电动车水准,算下来充满电成本不过30多元,粗略算下每公里电费大概0.3元,买菜打车都赚翻。
可说实话,9月份正式上市的506纯电低配版限时15.98万,这价格诚意够了,但我还是会劝一句,实在纠结的话加点钱上汉L。干嘛呢?汉L的空间、续航、动力在同价位里明显优于普通汉,尤其是对家里有孩子的,这差距能真切体感出来。一个朋友刚买24款腾势N7,非顶配版连激光雷达都没配,只带了天神之眼C,安全感明显不如汉的天神之眼B,加上知识面有限前段时间问我,买腾势是不是割韭菜?我只能尴尬笑了笑。
对了,说回比亚迪汉,以前说它是一剑斩开中国自主中高端大门的话,有点大,但这确实是事实——从电池密度到整车制造工艺,一度引领了同级别市场。这次小改款,整体性价比很高,续航提升、油耗降低,以及安全配置升级,如果你之前没关注过汉,现在可以看看了。
顺便吐槽一句:不明白为啥比亚迪的大嘴设计不能一直留着,回头看这外观,算不上惊艳,但很耐看,尤其是舒适版,估计不少人都想去排队买。前段时间维修店老板笑说:国内车更新迭代快,设计师好像一天不改车脸就难受得不行,难不成还得靠美容师?我都快被他逗乐了。
上市发布会如今真是越来越像综艺节目,从技术干货跳到宠物座椅、无麦K歌,甚至冰箱冰箱什么的……这段先按下不表,纯粹瞎扯着玩,但愿不是教条式的车无所不能,毕竟买车还是看实用和耐用。
汉这套配置升级,和特斯拉Model 3、蔚来ES6这几款车比,差别在哪里?除了续航和价格,汉在供应链管理上显然更稳定,保障大家拿到车不是试试看。你想啊,研发和供应链像胰岛素和胰腺,需要紧密配合,少了哪个都掉链子。国产车差不多就是在这细节上追赶国际大厂中,汉算是有可圈可点的成绩。
我心里还在盘算百公里成本,大致百分之十的电池衰减后,保值率会怎样?对比前几代汉的数据,保值率跌幅控制在15%-20%之间,算是靠谱,买家心里踏实不少。
话说回来,你们觉得,汽车发布会越搞越娱乐化,是迎合用户需求还是画蛇添足?不少熟人朋友都调侃,比亚迪这波操作像是在卖生活方式,你们会买账吗?还是跟我一样,还是更想安安静静看看车的核心实力?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