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汽车大会举办,平行活动亮点纷呈,共绘产业新蓝图

最近,在北国春城长春,举办了一场挺重要的活动,叫做第九届中德汽车大会。

咱们普通人一听这名字,可能觉得有点高大上,离自己的生活有点远。

但实际上,这场大会里头聊的事儿,跟咱们未来开什么车、车子会有多智能,甚至是咱们国家在全球汽车行业里头的位置,都有着不小的关系。

中德汽车大会举办,平行活动亮点纷呈,共绘产业新蓝图-有驾

以前我们总觉得,说起汽车,德国是老师,我们是学生,人家有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响当当的牌子,技术也是顶尖的。

但这次大会传递出的信息,却告诉我们,情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双方已经从过去的“教学模式”变成了现在平起平坐、共同商量大事的“合伙人模式”。

这次大会不像那种一个大领导在台上讲、底下人听的传统会议,而是分成了三个不同主题的平行活动,大家坐下来深入地聊。

这三个主题,可以说正好点中了当前汽车行业最核心的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关于投资合作的,第二个是关于整个产业链怎么走出国门的,第三个则是眼下最热的,怎么用数字化技术给汽车行业装上一个“超级大脑”。

先说说这个投资合作。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德国大众、宝马这些大车企来中国建厂,因为我们这里有巨大的市场,老百姓买车的热情高。

这是一种单向的流动,是他们来我们这儿投资。

但现在,这个词前面加了两个字——“双向”。

也就是说,不仅欢迎你来,我们也要走出去,到你那里去投资,或者说,我们的技术和资本,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你们反过来主动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

在会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亮出了自己的家底。

这个地方可不一般,它是全国唯一一个用“汽车”来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意思就是,在这里,从一辆车的设计、生产,到每一个零部件的配套,再到车子卖出去之后的维修保养,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链条。

他们还定了一个目标,未来三年,光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这块,产值就要做到两千个亿。

这不仅是展示实力,更是在向德国的合作伙伴们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这里有最肥沃的土壤,你们的技术和品牌,加上我们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强强联合,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德汽车大会举办,平行活动亮点纷呈,共绘产业新蓝图-有驾

光有好的环境还不够,咱们自己的企业也得有拿得出手的真本事。

会上就提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地平线公司和德国大众集团的合作。

地平线是干什么的呢?

它专门研发智能驾驶芯片,这东西就相当于未来汽车的“大脑”,决定了一辆车有多聪明。

大众集团为了在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不落后,直接拿出了24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180多亿元,跟地平线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这笔巨额投资,买的不是厂房和生产线,而是中国公司的技术和研发能力。

这在中德汽车合作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标志性的事件。

它说明,在汽车产业最核心、最前沿的技术领域,我们的企业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了可以和世界顶级巨头并肩合作的伙伴。

现在,已经有十多款搭载了这颗“中国芯”的德国品牌汽车开始量产上路了,这背后就是中德合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再来看第二个话题,产业链出海。

以前我们说出口,可能更多是把生产好的汽车一辆辆卖到国外去。

但这远远不够,要想真正有全球影响力,就必须把整个产业链都带出去。

中国一汽集团就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产品已经卖到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范围已经相当广了。

但更关键的是,他们不只是卖车,还在海外建了二十多个合作工厂,在当地进行生产。

中德汽车大会举办,平行活动亮点纷呈,共绘产业新蓝图-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还能为当地创造就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我们从一个单纯的产品输出者,变成一个深耕当地市场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红旗品牌,它的出口量已经连续五年实现翻倍增长,这背后就是这种“扎根”策略的成功。

德国方面的专家也对此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不能只想着卖产品,更要注重品牌形象的本土化建设,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并且要和当地的供应商、经销商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这种交流,已经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而是两个在全球市场摸爬滚打过的成熟玩家之间,平等地交换经验和看法。

最后,也是最能决定未来的,就是数字化转型。

现在我们买车,已经不只看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传统的机械部件了,而是越来越关心车子有没有大屏幕、能不能语音控制、自动泊车好不好用。

未来的汽车,会越来越像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智能终端。

谁能在这场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抢占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

在这次大会上,来自中德两国的顶尖专家和企业,比如德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中国的阿里云、德国的西门子,都分享了他们的最新成果。

比如,怎么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脑里进行无数次的虚拟测试,来缩短新车的研发周期,提高安全性;怎么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让一条生产线能像搭积木一样灵活,快速地根据市场订单调整生产计划。

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数字化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在这个全新的赛道上,中德两国各有优势,德国有深厚的工业制造底蕴,而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应用方面发展迅猛。

因此,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去制定这个新兴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则。

这就像是共同规划未来城市的蓝图,谁参与了规划,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通过这种高科技、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才能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走向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所以说,这场在长春举办的大会,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行业交流,它更像是一个风向标,清晰地指出了中德两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共创未来的全新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