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一次看似普通的底盘剐蹭,可能对电动车电池造成严重威胁?近期,领克Z10的电池底部碰撞事件,让不少车主意识到电池防护的重要性。在市场上多数品牌主打智能配置和加速性能时,领克却在安全领域默默投入,用实际事件证明了其技术储备。这起事件背后,反映了电动车安全设计的哪些痛点?领克Z10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先看这起备受瞩目的事件经过。3月17日,一辆领克Z10在贵州省遵义市G76高速行驶,速度保持在90-120km/h。15:13:29,车辆底部突然遭受撞击,当时时速101km/h。停车后车辆底部冒烟,情况紧急。领克后台数据模型快速响应,15:13:40,监测到该车动力电池内105 - 108串多个电芯同时出现电压异常;15:14:37,判定车辆存在热失控风险并及时预警。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车辆底部插入了一根直径约5cm的铁质支架,插入深度达2cm,碰撞位置与105-108串电芯位置对应。
行业内电池包针刺试验常用5mm - 10mm直径钢针对单一电芯针刺,而此次领克Z10事故中,刺穿异物直径达到实验室钢针的5-10倍,还同时刺破4颗电芯,对电池包的损害远超常规测试标准。这一事件暴露出电动车安全设计的诸多痛点。一方面,部分车企在电池防护设计上缺乏对复杂碰撞场景的充分考量,仅满足于基础的安全测试,难以应对现实中的极端情况。另一方面,对于电池内部结构的防护措施不足,一旦电芯受损,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热失控等严重后果。
领克Z10针对这些痛点,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车身结构设计上,领克Z10大量采用高强钢和铝材,高强钢加铝材占比达到84.65%,车身扭转刚度高达45,500N·m/deg,比百万级旗舰豪车还高8%。坚固的车身就像一个坚实的护盾,在碰撞发生时,能有效分散和吸收冲击力,减少对电池的影响。
在电池安全防护技术上,领克Z10更是下足功夫。其定制金砖电池采用NTP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从根源上降低了电池热失控的风险。电池还构建了8重安全防护结构,从外壳到内部电芯,层层设防。其中,“十宫格”电池防撞隔舱是一大亮点。它将电池内部划分成多个独立隔舱,当受到撞击时,这些隔舱能依次缓冲碰撞能量,避免撞击力集中对电芯造成严重损害。在这次事故中,“十宫格”结构成功阻止了事故的进一步恶化,保障了电池包的整体安全。
领克Z10的这起事件,为整个电动车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提醒车企,安全才是电动车发展的根基。希望未来更多车企能重视安全设计,加大研发投入,让电动车的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