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宝马i3上市,价格一分没变,续航加了33公里,这事儿听起来怎么有点像个段子。
在这个电车市场恨不得把价格打到骨折的年头,宝马这操作属实让人有点看不懂。你看看隔壁的极氪007,二十万出头就能给你端上一桌子丰富的配置;再瞧瞧特斯拉Model 3,二十三万多的起步价,人家玩的是科技和未来感。回过头来再看宝马i3,三十五万三千九的起步价,纹丝不动。
这多出来的33公里续航,真的能成为说服谁多花十几万的理由吗?从eDrive 40 L车型的592公里提升到625公里,电池容量也只是从78.92千瓦时微调到79.1千瓦时,感觉就像是工程师在做小数点后的优化练习,小心翼翼,生怕动静太大。动力系统也还是老样子,250千瓦的电机,430牛·米的扭矩,开起来肯定还是那个宝马味儿,稳,也的确够用。
但问题是,现在的消费者变了。很多人坐进车里,第一眼看的可能不再是那个蓝天白云的标志,而是中控屏幕够不够大,车机系统卡不卡。宝马i3给你的,是一块12.3英寸的液晶仪表和一块14.9英寸的中控屏,保留了电子换挡杆和一些实体旋钮。这一切都很好,很宝马,甚至对一些老派驾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可这套内饰,和2025款比,几乎就是复制粘贴。
这就像是你去一家装修豪华的老牌餐厅,菜品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精致,用料也好。但旁边开了一家网红店,菜品新奇,价格还便宜一半,天天排大队。这时候,你还会不会坚持你的老选择?今年9月份卖了2117辆,这个数字可能就是很多人给出的答案。
说到底,宝马i3的困境,是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遇到的共同难题。过去几十年里,它们靠着发动机的轰鸣声、精湛的底盘调校和深入人心的品牌故事,构建起了自己的护城河。可电动车把这一切都拉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电机让加速变得廉价,电池决定了你的活动半径,智能座舱则成了新的社交货币。
华晨宝马当然知道这些,所以它努力地在i3上保留了那份宝马的骄傲,比如经典的双肾格栅,虽然是装饰,但辨识度还在。提供了黑化中网,想拉拢一下年轻人。车身尺寸也没变,4872毫米的车长,2966毫米的轴距,空间感依旧是这个级别该有的水准。
可这种坚守,在日新月异的对手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蔚来ET5有换电服务,解决你的续航焦虑;极氪007用性价比告诉你什么叫卷。它们在用一种全新的逻辑和语言,跟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对话。
所以,2026款的宝马i3,更像是一次小声地申辩,而不是一次响亮地反击。它似乎在说:你看,我还在,我还是那个你熟悉的宝马,而且我也努力了,续航变长了。
那枚蓝天白云标,到底还能值多少钱的信仰税?这个问题,可能只有每个站在展车前,准备掏钱的人,自己心里才有答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