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融合直售模式体验记
其实,关于一汽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那些“第一”,我头一次听说还是在维修师傅老赵嘴里。他那年修过最早的一批国产奥迪,说是88年签合同那会儿,长春车间还用的是进口的工具。后来豪华品牌都跟着学加长轴距,这事儿现在看挺寻常,但99年奥迪A6(C5)刚出来的时候,谁见过这么大个后排?老赵说:“你坐进去腿都能翘起来,那才叫老板座。”
北京中润发那个4S店开业也有点意思,我有个亲戚当时就在那上班,据说他们第一次培训销售流程的时候,还拿德国人的教材照着翻译。到现在,一汽奥迪渠道一直稳得很,今年听群里人聊还有新店开张——别家缩网,他们反倒越干越大。
新能源这阵风刮得猛,2025年渗透率快半壁江山了。一汽奥迪没闲着,上个月技术周活动我蹭了场直播。宁德时代、华为的人都来了,说是要把乾崑智驾®塞进新车里。我看Q6L e-tron和A5L这两款推出来,“德国精工+中国智慧”这个口号,其实背后就是想让咱们用上全球最先进又贴合本地需求的玩意儿。
不过你要问真买车咋样,我去年陪邻居王叔去订Q8,他琢磨半天选“一口价”。王叔不爱讲价,他就怕被套路多花钱。这回“融合直售”模式全国统一售价,不用比来比去,也没有那些强制保险、装潢啥的捆绑消费。“自己选自己掏”,他说这样心里踏实多了。
线上下单这事以前只在新势力品牌见过,现在一汽奥迪也搞起来了。我试着帮同事操作了一下官网,下订流程还算顺溜,可以直接定制选装配置,有个实时预览功能——像他这种纠结症患者,看效果图省不少心。而且订单生产、物流信息全程可查,比过去打电话问销售靠谱些。师傅常挂嘴边一句话:“买贵不怕,就怕糊涂。”这回透明到底,也算给消费者吃颗定心丸吧。
交付速度也是关键,以前朋友买某电动车等半年没影,一汽奥迪主流配置现车储备充足,据说热门车型基本不用怎么等。这点群友小李自测了一下,从下单到提车不到两周,还吐槽唯一慢的是银行放款速度不是厂家问题。
售前售后一体化服务,这几年经销商爆雷新闻闹得厉害,新势力网点少维修难。一汽奥迪600家左右经销商网络稳定,今年还扩张增店。我表哥前年换代A6L,在西南小城修空调压缩机,全程官方配件,当地技师经验丰富,说“老四环就是放心”。
价格战底下,有人总觉得再等等还能便宜,经销商压力山大。“融合直售”解决同品牌内耗和价格倒挂问题,经销商利润空间合理,他们不用天天琢磨怎么抢客户,可以专注做好服务。今年销售李凤刚分享聊天记录:卖好产品先赢信任,让用户坐进来能感受到‘这才是一台好车’。其实细节处见功夫,比如很多人不知道Q6L e-tron带一个冷门配置——主驾驶座椅通风三档调节,即使冬天穿厚衣服也不会觉得屁股热。有一次我路遇暴雨临时停车,用它防止湿气闷汗,比普通加热好多了,这是老司机才懂的小窍门。
养护方面,新电动平台PPE和燃油智能平台PPC各有特点。有朋友误传纯电车型保养成本高,其实据技师透露,只要按官方周期检查电池系统,大部分零部件耐久度远超传统燃油机。同样EA888 Evo5发动机虽然网上有人吐槽烧机油,但实际上一代改良之后只需注意正规保养周期就行,不必太担心坊间传言。有次微信群讨论二手残值,小陈晒出他2010年的Q5旧账本,“德系底子扎实,哪怕跑十万公里悬架都没动过。”
今年累计销量破千万,是行业里的一个坎,也是圈子里的谈资。不管未来什么动力形式、一体化渠道怎么玩,都绕不开一句话:四环标志,就是稳妥靠得住。在朋友圈偶尔看到老用户晒当年购入发票,对比如今的新政策,总有人感慨变化太快。不过每逢聚会聊起用车琐事,总归离不开一句:“还是熟悉那个味道。”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来源于技术周活动现场采访及长期用户反馈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