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新车最高能省1.2万元了?每年到了“双节”前后,这种各种汽车补贴的新闻就跟下饺子一样多,似乎不搞点大活动都对不住老百姓,也对不住自己KPI。但咱们仔细一琢磨,这1.2万的“羊毛”到底谁能薅到、谁又真需要薅这个“羊毛”,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哈密这回搞的大动作不光有燃油车,还有新能源车,补贴力度还特意对新能源车多掏两千,看着很带劲。可问题也来了,这钱省出来到底值不值?新能源补贴高,是不是市里的意思明摆着——“咱们得抓紧推清环保、低碳风,别老盯着加油车了”,但新能源车现在就百分百能替代传统车了吗?续航、保值、充电难不难,成本真的低吗?这几个问号一冒头,那一大把“优惠”就绝对不是每个人都合适。
最有意思的是,你要领这补贴,得先花10万块买车。那问题来了,咱们多想两步——到底有多少老百姓是光等着这个补贴才“借机上车”?还是说,其实这些人要买车,早都张罗好了,只不过碰上活动赶上多薅一把。你说真想靠补贴推一大波消费,可能嘛?再说这1.2万听着不少,可一台车本身十几二十万,首付、贷款、保险、税,七七八八弄下来,1.2万也就是打个九折的感觉。买不买车的决定能因为这一两万发生大逆转吗?大部分人换车的节奏,真能让这波补贴给改变了?
再说了,这补贴的门槛不低,得10万块的新车、得哈密市内(不含兵团)特定4S店、皮卡不给补,9座及以下的小客车,像极了“有条件的群体性关怀”——温暖有限,堤内损失堤外补。你要说家里人手一车的、早盯着换车的,这点补贴刚好锦上添花。但对一堆手里根本没准备、或者压根没能力一次性拿出十几万买车的人来说,这1.2万就是饼再大,也和自己没啥关系。
其实每次看见这样的消息我都有点琢磨,到底补贴该不该这样发?效果真的好么?你听着是为大家好、给老百姓发点福利。可真要为了让人买车,咱们更在乎的是出行环境和生活负担。如果公共交通发达、用车问题少,谁没事儿老想着折腾高消费?补贴变成给有车的、要换车的、消费能力强的加码,其实就是在变相鼓励“拼消费”,这到底是不是良性的动机?而且这些补贴往最终流向也很清楚,车企、4S店、消费券合作商家,最后受益的还是一小撮人。
说说这消费券,表面上是福利,花起来倒也方便,买东西、加油什么都能用。但你细想,这种券大都有时限,三五个月不用就失效,满百可叠加,但不找零不分拆,显得薅得紧紧的。消费者还得精打细算,生怕浪费了。而且券的参与商家,就看APP上的名单,实际用起来肯定不像现金那样随意。很多人熬到快过期才想起来各种用掉,为了“用券”买了一堆本来不需要的东西,变成名副其实“羊毛变成了反向消费动力”,到头来你拿了补贴,生活成本也不一定低了多少,倒是多了一堆账本。
再看申领的流程,身份证、行驶证、购车发票、购车证明、银行卡签单、照片,还有啥哈密市政府补贴申请承诺书,七个资料一样都不能少。资料要清晰、内容要准确。稍有不慎就审核不通过,真是把大部分能偷点懒、差点意思的老百姓给劝退了。其实补贴是好事儿,但环节整得像报名全运会,大部分人可能真没想得那么复杂。市面上好多活动都给人感觉,政绩指标高高挂,苦活脏活还得咱老百姓自己领,我怀疑这是不是“让想薅羊毛的人薅起来也别太轻松”。
至于政策里特别强调的“每人只能领一次”,不能和国家的汽车下乡、报废更新等补贴叠加,企业不行,二手车也别想。这其实是为了防止空手套白狼,那些“专业薅补贴”的号贩子、黄牛钻空子,官老爷早就打预防针了。说实话吧,这种规定确实防住了一部分大刷家,但顺便也让一些本该能受惠的人伤了点心,“为所有人着想”这事儿最终都成了切成细块的蛋糕,不见得方便每一个人。
有人会说,有补贴总比没补贴强啊,你凭啥老挑毛病?可我们是不是该换种想法:这种给个补贴、搭点福利的做法,到底是一种“托底式温暖”,还是只是一笔短期存量刺激?过去这些年类似的大力度补贴屡见不鲜,家电、家居、买车、买房、装宽带、甚至买电动车、换空调,都有各种形形色色的补贴。但你看,日子真就这样一下子改善了吗?大家真的觉得“羊毛薅得劲”?其实大部分都是在给市场打一针短效强心剂,说白了,没了补贴热闹劲,市场又回归平淡,消费大趋势靠的是收入、信心、成本控制这几根“大梁”,补贴只是窗口边的小花,有它无它,生活还得继续。
而且有多少人是冲着补贴、省钱多买一辆?答案其实明摆着——非常有限。大部分买车的依然是按需买、按计划买,有补贴凑热闹,没补贴就等下一个节点。要真想“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不如想想怎样让生活支出压力低一点,购车、用车、养车各环节都方便安心。比如车价透明一点、养护便宜一点、停车方便一点、高速费低一点、油价稳一点。这样带来的长远影响才是真正惠及所有人的“普惠”福利。一阵子发消费券,永远拦不住油价和人工上涨。
最后咱再换个角度想,每到经济要发力、市场要刺激的时候,总会有各种优惠、补贴、消费券出台。这个路数其实已经变成国内政策调节的“万金油”了,但这种临时性的、专注于提振短期销量的方法,真能把想买的不买的全推上“新车”吗?到底老百姓会不会觉得“便宜了我再买”,或者是不买的依然不买,买的再买台?这“羊毛”发得有点“高冷”,用着还得处处盘算,倒不如直接降价、降低购车、用车门槛来得实在。
说到底,补贴是好事,但咱还得想清楚,这种活动更像是一场精确计算、有得有失的“政策秀”,羊毛终归出在羊身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省下的那1.2万,不过是买菜时顺手得个小赠品,它绝不会让没有买车需求的人突然冲进4S店提台新车。真正让人踏实生活、乐意消费的,还得靠整体环境舒服点、经济压力小点、日子过得有盼头。至于这种定向、限额、打补丁式的补贴,它不会坏,也不必神化。就当多了点热闹和烟火气,给自己找个顺水人情,也挺好。但别指望它能改变咱的生活轨迹、腰包厚度或者消费选择。补贴归补贴,生活归生活,还是得自己精打细算,多想几步。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