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

我三舅想买一辆新能源去跑网约车,他问了在4S店干销售的表哥买什么牌子好。

表哥告诉他别买电车,都是坑!

三舅不解,让他展开讲讲。

“你上街看看,10辆新能源5辆屁股都有个坑,这还暗示得不够明显吗?”表哥这样说道。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抛开我哥对新能源车的偏见不谈,如果你在路上仔细观察:新能源车尾部的凹陷真的屡见不鲜,尤以比**、*鹏两款车型为甚。

这些拳头大小的坑痕,如同长在你腚上的胎记,虽无伤大雅,观感却着实怪异。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互联网上的论调直指核心,归咎所有原因就是一个字:「菜」。

这似乎成了新能源车“集体臀伤”的刻板印象。

然而,刻板印象终究是道听途说的初判。新手剐蹭固然常见,但何以解释车龄十年有余的老车主,车尾同样“伤痕”未愈?

我甚至怀疑:这些坑就是像表哥这种痴迷内燃机的人趁夜黑风高偷偷踹出来的。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事实上电车尾部遭受撞击的最高场景并非在路上,而是在倒车充电时。

问过两个车腚受过伤的朋友,都表示自己在倒车充电时都过于相信、依赖360全景影像。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充电桩的设计细又高,这种结构会降低摄像头的识别度。

加上摄像头采用的广角镜头,图像边缘会拉伸、变形导致视觉错位:明明离桩子只有几厘米了,用户很容易以为还能再倒两步。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更重要的一点,现在新能源车屁股已经和传统燃油车的屁股大不一样了。

新能源汽车的屁股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我们都知道传统燃油车后保险杠都是超过汽车后盖的外凸形设计,这样做可以在低速碰撞时吸收能量,保护昂贵的动力总成。

并且凸出的保险杠相当于“可拆卸的缓冲包”,小磕碰换个保险杠总比整块钣金喷漆来得便宜。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而现在的新能源车后保险大多数为齐平后盖设计甚至有些车型出现了内缩的现象。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这种设计首要服务的是电车的风阻系数(Cd值)。

关注电动汽车的人都很熟悉,如今各品牌在新车发布会上比谁的风阻系数更低就像男生小时候比谁尿的远,长大比谁时间长一样执着。

电动车续航对风阻系数极度敏感。研究表明,风阻系数每降低0.01,续航可提升约5-8公里。

传统凸出的保险杠会在车尾产生明显的湍流区(分离涡),增大行驶阻力。齐平或内缩设计能让气流更平顺地“离开”车尾,显著减少涡流,降低风阻。

其次,减少后保险杠材料使用还能为车身减重,部分车型保险杠材质更薄或内部支撑减少。

核心目的点还是为了增加续航里程。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这样做除了对动力空力学的压榨,还有现代车企在外观上所谓未来感的执念。

现如今平直、简洁、科技感,已成了新能源品牌的标配。

过分追求极简外观、零风阻曲线和“科技感拉满”的尾部线条,让不少车厂对车屁股一削再削,恨不得让屁股裸奔。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在我看来,厂商这种更愿意牺牲部分低速碰撞维修便利性来换取续航和造型的竞争优势的做法更像是一种对消费者的另类PUA。

以前传统燃油车的保险杠轻微碰撞只需花几百就能更换,而如今新能源车后部设计一旦发生碰撞很容易损伤后备箱钣金和清一色的贯穿式尾灯。

如此一来,维修费用不但高,更致命的是一旦你擅自维修,4s店很容易以此为由拒绝更换电池。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除了高额维修成本,电动车用户还要对抗歹毒的保险费用。

隐形的高额保费让车主省下来的油钱都割了韭菜。

现在电动车的保险涨幅恨不得比修车价格还贵,相当于保险公司垫钱给我修车,明年我还得补上。

上面所述的折磨让“养电车等于养了个电子爹”的话术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车主在“维修经济性”和“高额保费”两座大山下,只能选择忍受屁股凹陷审美的漫长鞭打,再自我催眠后的妥协,认栽。

这种设计问题很难让人不怀疑这是一种另类的售后创收。

难怪有网友评论:“现在的设计不懂车,但懂人心。”

为什么电车的屁股上老有个坑?-有驾

虽说“电动车是未来”,但技术的更迭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式。

电池寿命的优化、充电设施的完善、充电效率的提升、昂贵的维修成本等等痛点问题依然扎手,电动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各大车企在像搞军备竞赛一样抢占市场时多能考虑一下用户昂贵的维修、养护成本,不要只管卖不管埋。

而电车屁股上的坑,就像高歌猛进的新能源行业在高速发展下遗留下来的小窟窿。

但这些坑更多应该由车企自身完善,不应该嫁接给消费者来填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