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吉利展台上,银河M9对着喊累的游客自动调低空调、播放轻音乐,还贴心规划出避开拥堵的回家路线。 这辆不用遥控器、不用按钮的智能座驾,正在把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变成现实。
银河M9的车载AI不仅听懂普通话,连方言口音也难不倒它。 有人故意用带口音的方言说“今天蛮吃力”,车机瞬间把风速调到微风档,座椅按摩悄悄启动。 有位妈妈抱着孩子感叹辅导作业太累,车机马上播放起《摇篮曲》,车内氛围灯跟着变成助眠的暖黄色。
隔壁的极氪9X正在演示过减速带的绝活,轮胎压过减速带的瞬间,底盘像猫爪肉垫般微微一抬,坐在车里的人只感受到轻微起伏。
工作人员在平板电脑上调出路况模拟:碎石路模式下悬架立刻变硬,过弯时稳稳当当;高速巡航时悬架自动降低车身,像吸盘一样贴住路面。 几个专业车评人轮流试坐,拿着水平仪测试车身晃动幅度,发现颠簸路面的晃动比普通车减少四成。
领克10 EM-P展车被方言测试团包围了,东北大哥故意用急吼吼的语气喊“快点给我查最近的加油站”,车机秒回加油站位置,还自动调出导航路线。
苏州阿姨慢悠悠用吴侬软语说“今朝天气弗错,去阳澄湖兜兜风”,车机马上切换成风景路线推荐,用同款软糯腔调回应。 后台数据屏显示,这套系统能识别七种典型语气状态,连笑声都能分得出是开心还是尴尬。
最热闹的要数Agent OS体验区,工作人员掏出手机一刷,驾驶座立刻倒退到上次设定的“半躺”角度,后视镜自动下移15度。 一对夫妻刚上车,车机就提醒“孩子放学还有1小时”,紧接着弹出附近亲子餐厅的折扣信息。
工作人员假装咳嗽三声,前排出风口下的小抽屉无声滑开,一包纸巾正好递到手边。 这套系统已经记住上千种生活化场景,合作展台的阶跃星辰工程师透露,识别咳嗽的动作用了三百万次真实咳嗽录音训练。
星睿智算中心2.0的实时算力波动曲线不断跳升,相当于每秒钟处理六百万张道路照片。 数据库累计存储的驾驶轨迹连起来能绕地球三百圈,光是急刹车记录就存了八十多万次。 吉利工程师现场调出测试记录:某款新车在投产前用这些数据做了二十七万次虚拟碰撞测试,节省了六个月的研发时间。
停车场里三十多辆极氪009正在接送嘉宾,车牌号尾号019的车刚送走演讲嘉宾,调度屏显示它已完成四百多次任务。 现场记者实测叫车,上车报出预约码,车辆立即切换成该记者偏好的22度恒温模式。
监控数据显示这些车累计绕行施工路段五百多次,每次绕行决策平均只要0.4秒。 有位企业高管连续三天指定同一辆车接送,最后一次上车时,车机直接问他是否继续播放上次没听完的有声书。
研发区的透明工厂模型正循环演示生产流程,机械臂抓取车架时自动扫描表面平整度,0.1毫米的凸起会被标记返修。 AI质检工位同时检测二百多个焊点,任何虚焊都会触发红色警报。
物流区的AGV小车能扛着三百公斤零件爬坡,遇到行人会像老司机那样减速让行。 这些产线上的机器已经学会三十多种避让手势,连老师傅的招手动作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现场工程师揭秘雷神AI电混系统的工作逻辑。 大屏演示车辆驶过山路时,系统在0.01秒内完成了动作:电机辅助输出扭矩时,发动机转速刚降到1200转。
能量流动画显示下坡回收的电量正好供给下一段爬坡,电池始终保持在40%到60%的健康区间。 实测油耗比上一代降低19%,动力输出曲线反而更平顺。
有位车主抱怨雨刮异响,AI调出该车最近的行车视频,放大雨刮摆幅进行分析。 另一个窗口显示某款车型的胎压异常报告,系统自动排查出是北方降温导致的集体性波动。 后台记录显示这些AI助手每月减少七成人工工单,客户满意度反而提升十五个百分点。
插入充电枪瞬间,电桩自动识别车辆电池健康状态,冬季预加热程序同时启动。 有辆测试车充电时突然跳闸,系统在十分之一秒内完成故障隔离,隔壁车辆的充电功率丝毫不受影响。 充电速度比普通设备快三倍,现场实测十分钟补充三百公里续航。
有试驾者扭动方向盘测试车道保持,车辆立即开启双闪缓速靠边。 另一个试驾组故意在停车场快速倒车,车辆在距障碍物半米时自主刹停。 安全员的平板跳出六十七次自主避险记录,其中十三次是突发鬼探头,九次是高速障碍物避让。
工作人员演示用AR眼镜隔空指挥车辆,手势一比划,五米外的展车就准确倒入窄车位。 另一位体验者用手机画圈框定区域,指定车辆在圈内完成8字绕桩。 控制精度达到厘米级,车辆每次转向都精准复现操作者的手势轨迹。
几十辆模型车在沙盘上自主行驶,施工路锥刚放下,周围车辆立刻分流。 模拟突发车祸时,后方百米内的车辆同时亮起双闪。 信号灯和车载系统实时交换数据,路测显示这套系统能让拥堵减少四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