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行的氛围很快就带动我脑子里一个细节——家庭出游的车子。去年车队里我那位朋友开一辆SUV,带着一家老小出门。你猜怎么着?第三排空间紧得像个小仓库。坐进去的阿姨都得弯腰,孩子还得翘着腿,逢长途就被折腾得腰酸背痛。
这次我试驾问界M9,尤其是第三排,那感觉完全不一样。我还专门让家人试坐,老太太笑着说:哎呀,这比我在家客厅还舒服。(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说,这车空间变革的蛛丝马迹在哪里?其实我查了下,问界M9处处体现用心设计。
得从车身说起。它用的是全球最大一体化压铸车身——听起来专业,简单理解就跟一次性模塑成型,把车身一体塑出,壁厚均匀,能保证强度,又减轻了很多焊点可能带来的缝隙漏灰问题。这个压铸件大块头,意味着车内空间规划可以更复杂。正是这个,问题来了,空间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焊接拼接。
其实我当初也没全想明白,直到看到它的第三排。那块纯平地板,像个高端VIP休息区,光靠这个,家里人进出无障碍。你知道吗?常见的SUV第三排,基本都是抬高。屁股抬得高点,头部空间就不足,坐久了就难受。而问界M9用这个一体化压铸技术,结合车身设计,带来了950mm的头部空间(体感,不知道数据是不是准确,但差不多这个效果),这比我上次帮朋友推荐的某豪华中型SUV还大点。
说起空间,总不能只靠数字打天下。这次我还翻了下笔记,看到一辆同价位的车,第二排空间不错,但第三排就被挤得紧巴巴。家里那大哥都笑:还不如开个面包车,反正也没几次用到第三排。—这话让人忍不住心里嘿嘿一笑。其实我觉得,空间的真价值,不只是看数字,还得用场景说话。
但我心里又在想,Muse没想过的——这纯平地板是不是也会带来别的困扰?底盘刚强,硬邦邦的?但我试了试,车内隔音还挺不错,尤其是在高速上,外部噪音被控制得挺好。再说,家里用的小孩背着书包进出,也不用弯腰蹲着或踮脚,直面地板、就像个头等舱入口。
看到这儿,不由得想:这车的设计其实在考虑所有细节。比如我朋友咋评价的?这配置,出个门都舒服。——家用车,最重要还是心里舒坦。尤其是国庆出行,全家人都盼着有个安稳、宽敞的空间。
再谈谈隐私保护。问界M9配的智能隐私车窗,四挡调光技术,超99%的紫外线阻隔。这点挺重要的,比如夏天车子停在户外,紫外线直晒进去,车内常常像蒸箱。可这窗户调得好,既保证私密,又方便观察外面,家里的大妈都说:这技术,真聪明。我还在思考,这样做,能不能让车辆的隐私感像家里装修的窗帘一样自然?大概吧,否则总觉得车子像透明玻璃房。
在音响方面,HUAWEI SOUND 卓越系列也是亮点。调试声音场,像极了我们在电影院那样。全车每个座位都能听到清晰、环绕的声音,就算家人分散坐,也能享受独立的听音空间——这一点很适合带小孩长途车程中的安静时光。我还挺佩服新科技在车上的应用,感觉用心几个字都少了点。
讲到这里,不得不思考一下,车的实用性是不是还得结合生活场景。比如说,我的一个司机朋友,平时说:这车,长途油耗还行,估算百公里成本大概在8元左右,市区会更高一点。——其实这个我也没详细算过,但粗算,油箱容量60升,满箱基本够400公里左右,这样算得很粗糙。
问界M9对我家来说,最大的吸引还是那用心细节。比起某些品牌车的豪华但心里发慌,它真正体现出为全家人的出行品质做考虑。这么看,谁能想到,几年前觉得SUV空间就差强人意,现在居然可以在MPV里找到第三排的头等舱体验。
想到我其实蛮疑惑的,这样大块头的车,日常养护成本会不会夸张?维修起来是不是麻烦?这我得继续打探。但是,总归舒适和实用这两块拼在一起,才是全家出行的不二选择。
问界M9这次让我特别期待,真希望未来在城市、乡村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你们觉得呢?像我这样准备带家人再出去大玩一圈,第三排空间该怎么选?那个纯平地板是不是个关键点?又或者,贴心的小细节,还藏着什么未知的惊喜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