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电驱壳!比亚迪、小鹏、理想卷上‘电驱机加工大战’

在新能源车高歌猛进的2025年,车圈“内卷”不仅出现在智能座舱、智驾算法,更已经悄然蔓延到电驱动系统背后的“隐秘角落”——电驱动机加工技术。这项看似“后端”的工艺,正成为车企卷效率、拼成本、抢性能的又一主战场。

爆改电驱壳!比亚迪、小鹏、理想卷上‘电驱机加工大战’-有驾

而在这场硬仗中,比亚迪、小鹏、理想汽车、吉利极氪等头部企业的角力格外激烈。它们不仅纷纷加码自研电驱系统,还在电驱动核心零部件的机加工精度、自动化水平和柔性制造上下狠手。

电驱动壳体:从铸造到精加工的一次质变

传统燃油车动力系统中的变速箱壳体、发动机缸体等结构复杂但容错率高;而在新能源车中,电驱动壳体则是“轻量化+高强度+集成化”的三重挑战代表。

当前,电驱动壳体不仅承载电机、电控、减速器等核心部件,更在NVH、热管理、强度刚度、装配精度等方面提出极高要求。一体化结构+薄壁设计+复杂腔体+精密孔系布置,让“壳体”成为加工工艺的硬骨头。

数据显示:

某比亚迪第四代电驱动壳体加工要求,关键位置公差小于0.01mm孔位同轴度控制在0.008mm以内

极氪最新800V电驱平台的壳体工艺中,多达43道机加工工序,其中16道为精加工级别;

2025年上半年,小鹏位于肇庆的智能工厂已导入5轴联动加工中心,用于电驱壳体柔性制造线,加工节拍缩短20%以上

“高精密+低成本+高自动化”:机加工设备供应商被卷疯了?

随着产业链成熟,不少整车厂选择将电驱系统的核心加工环节自研或前置开发,直接推动了国内机加工设备制造商的“军备竞赛”。

目前,业内已有多个标杆案例:

海天精工、广州数控、宁波大显、沈阳机床等,均参与了比亚迪、小鹏电驱机加产线项目;

某大型Tier1供应商反馈:2025年初以来,电驱动壳体加工设备订单同比上涨37%,其中多主轴联动加工中心、复合加工中心需求最为旺盛;

极氪、理想均已布局多家“灯塔级”柔性加工产线,每条产线配套自动上下料、在线检测、数据闭环反馈

可以说,电驱动壳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压铸完就交货”的部件,而成为推动新能源动力系统“智造化”水平上台阶的关键节点

谁能卷出新高度?比亚迪PK小鹏的“壳体内战”

2025年7月,比亚迪在“云辇平台”技术日上公开了其第五代电驱系统部分细节。据爆料,其壳体将采用全新双层夹套水冷结构,壳体壁厚最薄可控制在1.2mm以内,在极限轻量化下,仍保持高刚性。

而小鹏在G9后续车型所搭载的新一代800V高效率电驱系统上,亦祭出“家传绝学”:采用内外壳分离设计+多腔体并列布置,搭配自主开发的柔性加工工艺,实现了整机重量降低8%,但壳体热膨胀性能提升15%

两家企业的背后,都是对电驱动机加工能力的极致追求,从刀具材质、加工路径、冷却方式,到自动测量反馈系统,无不倾注了大量资源。

装得下电机、稳得住NVH、还要卷散热?工艺的尽头是仿真+数字孪生

除了高精加工带来的挑战,壳体加工未来也越来越“看数据”——

各大主机厂已开始大规模引入CAE仿真+CAM编程一体化系统,提前在数字环境中模拟加工过程;

数字孪生加工工位+AI智能路径优化,成为下一阶段装备升级核心点;

理想、蔚来工厂均设有“加工数据仓库”,实时采集刀具损耗、温度曲线、振动频率等数据,进行预警性维修与工艺优化

2025年是新能源车竞争进入“深水区”的一年,车企不再仅靠电池、智驾吸睛,而是将战火烧到更“底层”的制造力。

电驱机加工,已不是“小事一桩”

电驱动壳体机加工,从最初的Tier2外包环节,已经成为头部车企掌握电驱命脉的重要武器。谁在机加工上领先,谁就有能力造出更高集成度、更轻量化、更稳定可靠的电驱系统

吃瓜归吃瓜,透过比亚迪、小鹏、理想、极氪的“内战壳斗”,我们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造力比拼”的真实拐点

爆改电驱壳!比亚迪、小鹏、理想卷上‘电驱机加工大战’-有驾

汽车动力系统产业盛会【重磅来袭--AEE2025第五届汽车动力系统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1022-24日在苏州盛大举行。大会预计将吸引15000+专业嘉宾,举办100+高水平技术演讲,汇聚200+行业领军企业与赞助商,全面聚焦电驱动、电控、混合动力、电池材料与制造、动力总成、电池托盘、热管理、储能与氢能等核心领域,共同呈现汽车动力系统从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