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城市通勤的痛点,除了续航焦虑,刹车性能往往是隐藏的“安全命门”——尤其遇上雨天路滑或突发状况,那一瞬间的制动表现直接决定了骑行体验的安全上限。九号电动近期推出的CBS联动刹车系统,以“单卡钳3活塞双油路”为核心技术,用机械智慧重构了电动两轮车的安全逻辑,为中端车型提供了堪比高配的制动保障。这项看似低调的创新,实则藏着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洞察。
---
一、技术革新:单卡钳3活塞双油路,机械联动的智能分配
传统刹车系统依赖用户手动协调前后轮制动力,紧急情况下易因操作失衡导致甩尾或侧翻。九号的解决方案是将“智能分配”融入机械结构:
- 三活塞协同:单卡钳内集成三个独立活塞,通过双油路液压通道分别控制前、后轮制动。当用户捏后刹时,系统自动按 前轮70%、后轮30% 的比例分配制动力,既避免重心前移引发的侧翻风险,又最大限度利用轮胎抓地力。
- 延迟弹簧联动:CBS分配器内置弹性元件,当刹车拉索力度超过弹簧合力阈值时,前刹活塞自动介入,实现前后轮无缝协同。整个过程无需电子传感器参与,纯粹依靠机械结构达成“手拉后刹,前后齐停”的效果。
这种设计巧妙平衡了成本与性能——无需增加昂贵电控模块,却实现了接近高端系统的制动效率。
---
二、实测表现:15%刹车距离缩短,全场景适用性突破
实验室数据固然亮眼,但真实路况才是检验安全技术的试金石。根据九号发布的实测结果:
- 湿滑路面优化:雨后沥青路30km/h急刹,距离从4.8米压缩至4.1米,轮胎抓地力提升显著,这对南方多雨城市的用户尤为实用;
- 负重稳定性:载重100kg时急刹,车身无偏移,解决外卖骑手满载配送的制动隐患;
- 抗热衰减:连续10次急刹后,刹车片温度比传统系统低20℃,杜绝长下坡路段的热失效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 场景兼容性:系统与九号 RideyGo! 3.0生态 联动,在陡坡缓降模式下自动调节制动力分配,将功能性从“被动安全”延伸至“主动预防”。
---
三、行业视角:CBS为何成为中端市场的“最优解”?
当前两轮车安全方案中,ABS(防抱死系统)与CBS常被对比,但九号的选择实则基于精准定位:
| 维度| ABS系统| 九号CBS系统|
|----------------|--------------------|----------------------|
| 技术原理| 电子传感器动态调压 | 机械液压联动|
| 成本增幅| ≈30%| ≈ABS的1/3|
| 适用场景| 冰雪/砂石极端路况| 日常通勤湿滑路面|
| 维护复杂度 | 高(需电子诊断)| 低(纯机械结构)|
差异化策略清晰可见:ABS仍是高端车型的标志,但九号通过CBS将核心安全功能下放至中端市场。例如新发布的 九号Mz MIX 2025,在维持3000元级价位的同时,搭载CBS并保留了全彩仪表、光幕照明等配置,形成“入门价格、越级体验”的竞争力。
---
四、生态布局:CBS如何撬动“安全普惠”未来?
九号对CBS的定位远超单一技术,而是将其纳入 “安全-性能”双赛道布局的关键一环:
1. 技术可进化:支持OTA升级制动力分配逻辑,未来可适配更多车型;
2. 产业链协同:与 Hyper动力引擎 形成互补,机械创新降低电摩安全门槛;
3. 市场教育价值:推动行业将基础安全配置纳入标配,类似汽车中安全带的发展路径。
---
结语:安全不该是奢侈配置
九号CBS系统的意义,在于用 机械的巧思替代电子的成本,让稳定性不再是高端车型的特权。当技术真正聚焦用户日常痛点——雨天通勤、负重配送、长距离骑行——安全便从参数表走进现实场景。随着这套系统在Mz MIX等车型的落地,或许我们将见证一个新时代:两轮电动的“安全平权”,始于每一次刹停的从容。
> 技术小贴士:若纠结ABS与CBS,可遵循“按需选择”原则——常走极端路况选ABS,城市通勤优先CBS性价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