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向内还是生存之殇?无锡27家电动车商遭同行举报停业调查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4月18号,无锡27家电动车店被封,这事儿一下子就火了!网上各种评论,有人说这是-同行举报,卷不动就掀桌子-,还有人哭诉-现在卖电动车的,比煎饼摊子也强不了多少-。

说实话,这事儿看着像普通的行业整顿,其实背后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浪潮下,残酷的生存真相。

为啥国家打击骗补,先遭殃的反而是经销商自己人打自己人?

咱先看看这些店的收银台。

一家被查的店,卖了623辆车,结果217辆车的牌照在车管所查不到!更离谱的是,一辆号称续航80公里的-国补车-,到消费者手里居然变成了时速超50公里的电摩!这简直就是-系统里是林黛玉,交货时变鲁智深-啊!是不是有点像之前新能源汽车骗补,往电池包里塞沙袋?不过这次更狠,直接在数据上动手脚,玩起了-数字魔术-。

扒一扒这些骗补套路,里头全是猫腻。

最常见的-先涨价后补贴-,比如一辆原价3280的合规车,经销商先涨到4280,再吆喝-国家补贴1000-,消费者最后花的钱比没补贴还多120!还有更骚的操作,在旧车置换上做手脚。

江苏有位老哥,600块的旧车,回收单上只写了50块,中间550直接进了商家口袋。

这波操作简直就是-补贴进黑洞,成本转嫁消费者-,跟十年前家电下乡那会儿虚标能效等级一个套路。

刀刃向内还是生存之殇?无锡27家电动车商遭同行举报停业调查-有驾

不过,也不能全怪经销商。

中国电动车商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2%,比五年前少了快七成!某品牌大区经理吐槽:-现在垫付国补资金,2个月账期+3%手续费+增值税,等于每卖一辆车倒贴15%的毛利。

-逼得浙江有家店,把国补政策前三个月卖的车,合同日期全改了,硬生生造出200多份-合规交易-。

生存压力这么大,监管又有漏洞,有些商家就铤而走险了。

监管部门也不是吃素的。

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就通过-全国统一电动车交易信息平台-发现了异常:某款车在不同城市的销量高峰,刚好和当地补贴申领时间重合。

更绝的是,重庆某区三个月内,37起-消费者投诉车型不符-的案例,全是把48V电动车改成电摩参数。

这些数据就像刺青一样,印在了五部门联合下发的整治文件上,2024年估计要成为电动车行业的-合规元年-了。

刀刃向内还是生存之殇?无锡27家电动车商遭同行举报停业调查-有驾

这场风暴里,消费者也慌了。

调查显示,73%的人觉得-国补优惠是假的-,54%的人宁可不要补贴也不想被套路。

现在-电动车骗补-的搜索量暴涨320%,而-电动车团购-的热度却下降了47%。

一位在车行转悠半天没下单的大叔说:-补贴再好看,不如明码标价实在。

-

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用更精准的办法。

杭州用区块链技术给车辆合格证上了-数字脐带-,从出厂到上牌全程可追溯;山东搞了个-补贴预审机制-,经销商得提前72小时提交交易信息,审核过了才能用国补。

这些新玩法或许能给政策制定者一些启发:与其事后追查,不如事前验真,这样才能堵住骗补的漏洞。

刀刃向内还是生存之殇?无锡27家电动车商遭同行举报停业调查-有驾

一位干了二十年的经销商老板说:-以前比谁家店多,现在比谁的系统更合规。

-这或许就是中国制造升级的方向。

雅迪、爱玛这些大厂开始自己搞供应链金融平台,用数字信用取代传统押账,那些还在玩-牌照魔术-的商家,迟早会被淘汰。

看着电脑上跳动的行业数据,我想起商务部发言人说的话:-国家补贴不是唐僧肉,而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剂。

-只有每一分补贴都能精准到位,每一次交易都能经得起区块链的-X光扫描-,中国电动车产业才能摆脱-骗补-整顿-再骗补-的怪圈,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场改革,是为了让诚信经营的企业活得更好,而不是让劣币继续祸害整个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