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中国皮卡市场又迎来了新星。在8.1号展馆内,郑州日产携Frontier Pro PHEV跟广大皮卡爱好者见面 —— 4月23日,Frontier Pro PHEV 以 “郑州日产智能电混皮卡” 的姿态亮相;紧接着,4月24日,Z9 GE PHEV 正式开启全网预订。这对 “电混双子星” 的诞生,标志着郑州日产 “越野化、新能源化、国际化” 战略的落地,更是以技术同源、定位互补的双车矩阵,为皮卡行业的电动化转型提供新方向。
Frontier Pro PHEV:硬核皮卡
作为日产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 基于郑州日产自主研发的 “星核” 平台打造,在传承传统皮卡强悍性能的同时,借助纯电模式实现零排放行驶,在动力表现与环保需求之间达成有效平衡。并且一改皮卡“原始且传统”的印象,配备 L2 组合辅助驾驶系统,采用地平线 800 万像素智能摄像头,单颗 SOC 算力达 5TOPs,集成自适应巡航、高速公路辅助、自动紧急制动、紧急转向辅助等功能。主动安全性能满足中汽研 C-NCAP2024 严苛测试标准,达到五星安全评级,让用户享受智慧与安全的出行体验。
对于郑州日产来说,Frontier Pro PHEV 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品牌向 “越野化、新能源化、国际化” 转型的标志牌。
Z9 GE PHEV:可城可野可商用
郑州日产于 4 月 24 日在官网及官方小程序启动 Z9 GE PHEV 预订,瞄准家庭用户、中小商户及休旅爱好者,以 “可城可野可商用” 的全能属性,为皮卡爱好者提供新方向。
首先,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Z9 GE PHEV 搭载与 Frontier Pro PHEV 同源的 4 挡 DHT 电混系统以及行业前列水平的高效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达47.06%,配合 7‰滚动阻力系数(低于主流车型 8‰)与 0.37Cd 风阻系数,使得这台“大家伙”日常使用成本非常低,每公里成本低至 1 毛钱左右。空间设计上,3300mm 轴距带来同级少有的后排纯平地板,12 向电动调节 Nappa 真皮座椅(带腰部支撑)、7 种二排座椅变化组合,兼顾家庭出行的舒适性与货箱 1165L 储物容积的实用性。货箱配备电动后脚踏板,大幅提升装卸货物的便捷性。
其次,在内饰与科技配置上,Z9 GE PHEV 突破传统皮卡定位:配备14.6 英寸中控屏,车机支持 3000 + 语音指令交互(含方言识别、主副驾双音区控制)。车机系统集成主流应用,配合 Nappa真皮零压座椅、12向电动调节,营造出接近 SUV 的舒适乘坐体验。驾驶体验方面,拥有电车级响应、同级少见的悬架行程、及三种转向助力模式,兼顾城市驾驶的灵活性与高速巡航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针对多场景使用需求,Z9 GE PHEV 建立 “被动 + 主动 + 电池” 三重安全体系:被动安全上,车身高强钢占比高于 70%,热成型钢应用于关键部位,碰撞安全性能达到行业高标准;主动安全配备 14 项智能配置,包括 AEB 自动紧急制动、FCTB 前方横穿制动、EMA 紧急转向辅助等,高精度传感器组合方案实现 250m 车辆检测距离;电池安全采用 360° Safe + 设计,电池离地高度 695mm 并配备环绕式防护横梁,涉水深度达 800mm,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有效保护电池安全。
双车战略:覆盖不同人群
两款车型虽然共享 “星核” 平台的技术,却在定位和应用场景上区隔得很清晰。首先在用户群体上,Frontier Pro PHEV 以 “硬派科技 + 潮玩属性” 聚焦越野圈,目标用户为追求越野性能与户外探索得人群,适用于越野和社交等场景;Z9 GE PHEV 则以 “智慧生活 + 休旅舒享” 切入市场,面向注重性价比与空间实用性的家庭用户还有中小商户,覆盖日常代步、生意运输、长途自驾等多元场景。
而双车共享 4 挡 DHT 电混系统、全地形四驱模块及智能座舱架构,通过平台化研发降低成本,提升技术迭代效率。在细节上差异化开发:Frontier Pro PHEV 强化越野硬件与放电功能,Z9 GE PHEV 聚焦乘用化体验与商用便利性,更好地覆盖不同用户需求。
结语:电混双子星开启皮卡新篇
当Frontier Pro PHEV出现在上海车展的展台时,郑州日产展现了对皮卡行业改变的理解 —— 新能源化不是简单的动力转型,而是根据用户需求的场景用途来创新。4 月 23 日的发布与 24 日的预订开启,是产品落地的时间节点,也是皮卡车型关于“技术 + 生活方式” 转型的标志。
对于消费者而言,两款车型提供了不同的价值选择:Frontier Pro PHEV 是硬核玩家探索户外的可靠伙伴,Z9 GE PHEV 是家庭用户兼顾实用与舒适的全能之选。随着 Z9 GE PHEV 预订通道的开启,郑州日产的新能源攻势全面启动,在电动化浪潮中,以双车矩阵推动皮卡从 “工具车” 向 “多元生活载体” 的进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