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传承精神,坚守技术,敦煌文化融入产品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总是一遍遍地提到“传承”这个词,还要把“万里精神”跟企业发展这码事扯在一块?长城汽车上了央视,董事长魏建军聊起敦煌、长城,讲到“耐得住寂寞,坚持长期主义”,不少人可能觉得:这不就是主旋律套话吗?但我琢磨着,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真到了现实行动上,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想想看,几千年前在大漠深处,驼队一走就是几个月,带着货物和梦想,天不怕地不怕地往前赶。你说,他们图什么?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是为了“走出去”的野心,但更有一重是信念的驱使。探索、自信、坚守、传承,这些玩意儿,不单单是敦煌壁画里画出来的天马行空,而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韧劲和耐性。长城汽车这事儿,看上去是企业搞宣传,往里一挖,其实有点意思。

大家都知道,中国汽车这几十年是怎么走过来的:用自己的话说,就是“引进来、走出去”。但有哪个企业敢像长城那样,把“长期坚持”挂在嘴边,把“自己吃亏也得守信用”写进规章的?坚守长期主义,这四个字听着轻飘飘,做起来可真得咬牙。你见过多少企业为了短期利益,把品质标准一降再降?见过有人为KPI天天“造神”再“还债”,更别说什么上下游共赢、全产业链自主这些大话。

长城为啥老爱把“底层技术突破”挂嘴边,还说什么拒绝投机?大伙儿琢磨一下,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说难听点,技术这事和做碗泡面不一样,你就算掏再多钱买来技术,消化不下去也是白搭。想从开模做装配,到能自产核心部件,还能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智能驾驶、电池,就得咬住一口气,打持久战。人家为了这事,敢把全部赌在自己身上,这是赌对了才能扬眉吐气,赌错了就是企业的坟墓。一招不慎,多少“国产名牌”变成了笑话。但如果没人敢试,那中国永远只是“装配大国”,长不了也做不大。

魏建军讲什么呢?“耐得住寂寞,坚守底线,绝对诚信,遵守秩序。”这听着像老干部说话,可细品品,这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不怕慢,就怕走捷径。你要是想靠刷脸、讲故事迅速上市圈钱,最后坑的还是自己的品牌。35年不过弹指一挥间,长城汽车能做到今天,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为什么长城汽车要给自己的产品“贴文化标签”?什么敦煌绿、玉门关、飞天壁画……是不是卖情怀?说实话,这不是简单的“文化消费”。实际上,把“文化自信”和“技术自信”做成产品是非常要命的尝试。中国制造一直被贴上廉价、模仿、山寨的标签,咱们不服气,市场也不认账。可一个品牌光靠技术有用吗?全球车市上一堆技术控品牌,活得都挺惨。而只有你的产品能承载你的民族记忆、美学价值,那才是打动人的大杀器。

像坦克500搞出个“敦煌绿”,听着像彩妆界的创意,用得好就是传承千年、精神归属;弄不好就成了跟风、炒冷饭。但长城汽车是咋做的?从产品设计到功能适配,把敦煌美学真正用上,还真不只是照片上一抹绿色。你见过中国品牌这么大胆地复刻本民族元素吗?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悄悄”地欧美化,生怕消费者看出来是中国味儿。

长城汽车传承精神,坚守技术,敦煌文化融入产品-有驾
长城汽车传承精神,坚守技术,敦煌文化融入产品-有驾

这里我要问: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自己民族最美的东西搁到产品里?难道不是现在中国人真正有了文化自信,敢让世界知道“中国味道”才是国际潮流?没点底气谁敢?这底气,既要靠千百年的文明积淀,也要靠新一代企业家对自家产品的极致要求。你会发现,这种自信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万里征途一次次打拼出来的。

长城汽车传承精神,坚守技术,敦煌文化融入产品-有驾

技术自信呢?那才是硬核。你去问那些掌握发动机、变速箱、电池、电驱系统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有几个不是熬白了头皮,烧尽了十几年心血?大家还记得五十年前的中国车,到底有啥?就是熟铁皮、拼装车嘛。如今呢?长城把生产基地开进全球,研发中心开到德国、日本、印度、美国,那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走出去”。你说坦克300、哈弗H6能出海,除了改配置,其实核心还是中国技术体系立住了,这才有底气把“长城”这个名字写进外媒。

长城汽车传承精神,坚守技术,敦煌文化融入产品-有驾
长城汽车传承精神,坚守技术,敦煌文化融入产品-有驾

咱还得追问一句:企业传承,到底是啥?很多人以为,企业传承就是老子管儿子,年年赚大钱,挣到百年老店。其实不是。企业的传承,本质是精神的传承。长城汽车不只是汽车公司,更是长城这两个字的守护者。董事长说了:“‘长城’代表着中国,我们的产品走向海外,压力越大,使命感越强,也深感责任重大。” 你品品这话,这是商人说的吗?这分明是带着家国情怀的宣誓。做企业容易,扛责任太难。产品失误一次,影响的是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你要真在海外出丑,那是真的给中国人丢人。

那么,长城做这一切,最大的力量来源是什么?其实还是“长城精神”“敦煌精神”。这意思是什么?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因暂时困难随波逐流;二是面对压力不甩锅,踏踏实实攻技术;三是每一代人接棒,把上一代的理想和实践延续下去。如果没有这种代代传递的精神,长城汽车没法撑住全链条自主,也坚持不了市场的风雨。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莫高窟能屹立千年?靠的其实就两句:守住根和守住心。几代人守着茫茫荒漠、治沙种树,护着壁画、修着佛像,烧掉的青春无人问津。听起来是“情怀”,但说到底,是一代又一代的普通人,把每天的小事做好。有这么一股劲在,敦煌美才传千年。企业其实也是一样,不用天天做大新闻,最关键的还是守住本心。哪怕外界风声鹤唳,你也得稳中有进。

长城汽车传承精神,坚守技术,敦煌文化融入产品-有驾

最后我要说,尊重传统、致敬敦煌,不是高高在上的情怀消费,是中国制造升级的标志,是精神力量的转化。长城汽车这波操作,不只是“拿敦煌说事”,而是认认真真让世界看到“中国精神”是什么,让中国制造活得有性格、有温度。想想看,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敢闯敢试的探索者,我们今天还有多少发言权?无论是大漠驼队,还是现代汽车产业,背后拼的都是“传承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结合体。

你可能觉得现在喊精神、喊文化,都有点汗颜和矫情。但你要知道,再坚硬的车身、再智能的操作,最后都靠人心和精神来支撑。换句话说,企业能否像“万里长城”一样屹立,能不能成为“敦煌莫高窟”那样的文化地标,归根结底,是看有没有人真的愿意敬畏历史、勇于承担、无惧风沙,一步一步走下去。

也许很多人会说,谁还信这种“千年传承”?可我要问,你不信这个,那你信什么?中国的企业要想走向世界,没有灵魂和精神是不行的。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干到底,这才叫“万里之魂”。长城汽车只是一个缩影,更多的中国企业,也应守住传承,守住自信,走自己的路。你怎么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