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汽车市场这些年变得越来越卷?
以前买车,大家看的是发动机排量、空间、油耗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现在呢,外观要酷炫、内饰要智能、车机要联网,甚至连门把手都要藏起来。
上汽大众朗逸Pro下线这事儿,其实就是这种变化的一个缩影。
你还记得第一代朗逸吗?
那是真正的家用车、踏实、耐造,十几年前上市的时候卖得跟白菜似的,谁家要是买了辆朗逸,左邻右舍都得夸一声实在。
可是如今的朗逸Pro,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朴实无华的小伙子了,摇身一变变成了时尚精英,外观、配置、动力,都要跟潮流靠拢。
问题来了,这样的变化,真的能让消费者买账吗?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
先说说朗逸Pro的外观。
现在的车企,似乎都迷上了“双外观、隐藏门把手”这些新潮元素。
朗逸Pro也不例外,“经典版”和“星空版”,各自有一张脸,但是你仔细看,其实就是给进气格栅换了个造型,前包围加了点小心思。
隐藏式门把手也挺有意思,可能有人觉得科技感十足,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冬天手上带着手套,或者老人小孩用起来,会不会反而不方便?
很多设计看着炫,其实用起来没那么贴心。
再说那贯穿式灯组,前后都有,徽标还能亮,确实很吸睛,但真正需要灯光的时候,是不是还是得靠那个老实巴交的近光远光灯?
车尾的“PRO”字牌、贯穿式尾灯、隐藏式排气,说白了就是让整个车看起来更有高级感,跟之前一比,确实有点质感提升。
但问题是,普通消费者买车,真的会被这些设计打动吗?
还是说,大家更在意耐用、空间大、价格合适这些老三样?
车身尺寸也是朗逸Pro的一大亮点。
长度增加了42毫米,听起来是变大了,可实际体验有多少提升?
车宽和车高跟之前差不多,轴距也没变,其实空间还是老样子。
你家真有五口人挤着用,可能也不会因为那几公分觉得舒服很多。
所以,厂家每次宣传尺寸增加,我总觉得有点像吃火锅加了一片豆腐,聊胜于无吧。
你要说是SUV,那空间变大是真实惠,但紧凑级轿车,能做的提升其实有限。
老百姓买车,最怕的还是进出不方便、乘坐不舒适。
朗逸Pro的这点小变化,有多少人能感受到,真得打个问号。
说到底,汽车的内饰才是现在年轻人关注的重点。
朗逸Pro这回也算是下了本,怀挡换挡机构、全新样式的液晶仪表、中控屏变大、手机互联什么的都给配上了。
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人买车,坐到驾驶席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屏幕大不大,能不能连手机、能不能刷抖音。
车机系统支持Apple Carplay、CarLife、HUAWEI HiCar,几乎手机厂商全都照顾到了。
实体按键减少,操作基本靠屏幕,确实科技感满满。
但是,屏幕操作再方便,开车的时候其实还是实体按键更靠谱,比如调空调、开窗、关音响这些,盲操比点屏安全多了。
所以,科技进步是一方面,但有没有照顾到驾驶安全、用车习惯,是另外一回事。
厂家都在秀科技,可真正用起来的人,到底享受了多少便利?
前排无线充电、皮质座椅这些功能,当然是加分项,但是你想想,这些年车内配置卷到飞起,座椅加热、通风、按摩都快成标配了。
你真的会天天用吗?
还是只是买车时候觉得有点新鲜?
动力系统也是这次朗逸Pro升级的重点之一。
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18千瓦,配个7速干式双离合,听起来挺猛的。
其实现在市面上主流合资A级轿车,动力都升级了,不管是卡罗拉、轩逸还是速腾,基本上也是1.5T、1.6L甚至插混,谁也不敢掉队。
动力够用不是问题,关键是稳定性和油耗。
大家都知道,涡轮增压和双离合这套组合,动力强是强,但后期保养和维修成本也不低,尤其是双离合,老司机都怕它低速顿挫和高温烧离合。
朗逸Pro这套系统,能不能在高强度用车环境下不出毛病,是很多人关心的。
厂家当然会说经过了优化升级,但消费者要买账,还是得看长远。
还有,1.5L自然吸气版本也在申报,最大功率81千瓦,其实就是给预算有限、对动力要求不高的人一个选择,跟老款朗逸没太大区别。
两套动力方案,看上去很周全,但现实是,买车的人到底选哪一个?
是不是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手动挡+自然吸气才是万年不坏的经典公式?
我们再回头看朗逸的定位。
从2008年诞生到现在,朗逸几乎是中国家用轿车的代名词。
销量长期霸榜,今年9月也卖了两万多辆,和轩逸、卡罗拉一起,三强争霸,几乎没有人可以撼动他们的位置。
那问题来了,新一代朗逸Pro登场,会不会影响老款朗逸的销量?
厂家其实很聪明,推新款不淘汰老款,采用新老同堂销售模式,这样既能留住保守型用户,又能吸引追求新潮的年轻人,市场份额稳稳的。
你想想,买车的人有两种:一种讲究性价比,觉得老朗逸便宜、耐用、保值;另一种喜欢尝鲜,认为新朗逸Pro更时尚、更有科技感。
两种人都被照顾到了,厂家不亏,消费者也不亏。
其实这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大家都在用最大限度的产品线覆盖不同的需求。
说到需求,就不能不提定价。
你觉得朗逸Pro定价多少才合理?
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核心问题。
现在合资轿车的价格已经被国产品牌打得有点低了,荣威、吉利、比亚迪这些国产车,配置高、价格低,合资车只能靠品牌和做工撑场面。
朗逸作为大众的主力车型,定价不能太离谱,否则就会被国产车抢走用户。
但如果定价太低,又会让品牌形象下滑,影响利润。
所以,合理的区间应该是老朗逸的中高配再加点钱,大致在12万到15万之间。
这个价位,既能体现朗逸Pro的升级,又不会吓跑原本的忠实粉丝。
至于是不是优先选项,得看你重视的到底是什么。
比如你是家庭用车,讲究空间、稳定性、保值率,那老朗逸可能更划算。
如果你更在意颜值、科技、潮流,那朗逸Pro无疑更适合。
其实,说到底,汽车不是炫技的舞台,而是用来解决出行问题的工具。
现在的车企都在追求设计感、智能化,仿佛谁的灯组更长、屏幕更大、配置更豪华,谁就能赢得市场。
但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些吗?
其实大多数人买车,就是为了省心、省钱、能跑能停,开个几年不坏、卖出去还保值。
朗逸Pro能不能做到这些,远比外观内饰有多新潮更重要。
厂家每次升级,总是努力让产品看起来不一样,实际体验差别有多少,只有用过的人才知道。
你说你的车能刷抖音、能联网、能无线充电,可是拥堵路况下,能不能少出点小毛病、省点油,才是买车人最关心的。
聊到这,问题又来了,未来的汽车到底该怎么发展?
是继续在设计和科技上卷,还是回归实用和舒适?
朗逸Pro这次升级,是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我觉得,这得分两拨人看:年轻人买车,确实喜欢新鲜的东西,车机要好用、外观要能打、配置要丰富,这些都是消费趋势;但对于家庭用户、或者中老年人来说,买车还是看稳定、省心、维修方便。
朗逸Pro如果能兼顾这两点,那绝对有市场。
如果只是为了炫新、秀酷,而忽略了实用性和用户体验,那就只是一阵风,热度过去了,还得靠经典款撑场面。
最后想说,汽车行业的竞争,说白了是看谁能抓住用户的心。
朗逸Pro下线,是大众对中国市场需求变化的回应,也是一种自我升级。
但是,不管怎么变,最重要的还是让用户买得起、用得住、用得爽。
如果朗逸Pro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是一辆值得推荐的好车;如果只是花拳绣腿,那用脚投票的人自然会做出选择。
你说,买车到底需要多少时髦元素?
定价高低是不是优先考虑的?
大家不妨留言聊聊,反正汽车这东西,最后都要靠自己的体验说话。
朗逸Pro来了,你会买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