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第一天,喜提新车出事故,交通安全再敲警钟

最近有这么一件事,听了让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一个姓李的年轻人,头天高高兴兴地拿到了驾照,第二天就去车行提了辆新车,结果当天下午,人就在高速公路上出事没了。

这事儿太突然,从喜事到悲剧,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新手上路第一天,喜提新车出事故,交通安全再敲警钟-有驾

监控画面显示,他当时在高速上突然变道,结果跟一辆大货车撞上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又是新手上路,胆子太大了。

话是这么说,但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事儿当成一个孤立的倒霉蛋事件,那可能就太小看背后隐藏的问题了。

这起悲剧,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整个交通安全链条上,那些平时看不见,但关键时刻却能要人命的裂痕。

咱们先从根上聊,也就是驾校。

现在我们考驾照,到底是在学开车,还是在学怎么通过考试?

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心里都有答案。

小李拿到的那本驾照,是通过了国家认证的考试,按理说,他应该具备了基本的驾驶能力。

但实际上呢?

现在的驾照考试,越来越像一种应试教育。

科目三路考,本该是最贴近真实路况的环节,可在很多地方,它变成了一场“背书”表演。

驾校会找几条固定的考试路线,学员们就天天在这几条路上来回地开,哪个路口要提前打转向灯,哪个电线杆旁边要踩刹车,哪个井盖是变道的参照点,这些都被编成了口诀。

学员们把这些点位背得滚瓜烂熟,考试时精准地完成一系列动作,然后顺利通过。

可这跟真正的开车有多大关系呢?

一位驾校教练私下里都承认,像是下暴雨看不清路怎么办,晚上开车怎么正确使用远近光灯,更别提在高速上突然爆胎这种要命的情况了,这些他们根本不教,因为考试不考。

甚至有些驾校为了省事,连科目二的坡道起步都不去实地练了,直接让学员戴上VR眼镜在模拟器上玩几把就算完事。

这样培养出来的驾驶员,你说他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真实马路吗?

新手上路第一天,喜提新车出事故,交通安全再敲警钟-有驾

他们更像是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旦遇到程序里没有的情况,立马就死机了。

当小李第一次独自握着方向盘,面对滚滚车流的高速公路时,他脑子里可能还在想着教练教的那些“看见啥就打半圈”的口诀,可现实路况哪会按剧本演呢?

拿到了这本“速成”的驾照,下一步就是买车。

这本该是件开心的事,却可能成了通往危险的下一站。

咱们看看现在的汽车销售环节。

小李买的是一辆性能不错的SUV,这种车马力足,提速快,操控起来跟驾校里那慢吞吞的教练车完全是两码事。

可卖车给他的销售,除了热情地介绍这车多有面子、配置多高级之外,有没有花几分钟时间,跟他讲讲这辆车的安全注意事项呢?

比如,车上那个叫ESP或者ESC的车身稳定系统按钮,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绝对不能随便关掉。

恐怕没有。

很多销售人员的心思都在怎么尽快完成这笔交易,拿到提成上。

至于买车的是个新手还是老手,这辆车的性能特点是否适合他,这些安全相关的细节,往往被一笔带过。

有媒体去暗访过,十个销售里有七八个都不会主动提醒新手司机注意事项,甚至在签合同时,夹杂着一些对4S店有利的免责条款,连新手试驾都要先签字画押,出了事自己担着。

这跟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在德国,你买一辆车,销售人员有义务给你详细讲解车辆的安全手册,确保你了解基本功能。

而在我们这儿,很多时候都靠车主自己摸索,这对于一个刚从驾校“毕业”的新手来说,无异于把一个没上过战场的新兵,直接扔到了一辆重型坦克里,告诉他“你自己看着开吧”。

驾校和车行这两个环节都失守了,那路上的监管呢?

我们不是没有规定,法律写得很清楚,实习期驾驶员上高速,副驾驶必须坐着一个有三年以上驾龄的老司机。

车屁股后面还得贴上统一的“实习”标志,提醒后车注意。

但这些规定在现实中执行得怎么样呢?

新手上路第一天,喜提新车出事故,交通安全再敲警钟-有驾

大家心里都有数。

交警在路上查处,很大程度上看运气,路上的电子眼也识别不了那张小小的实习贴纸。

高速公路入口,车流量那么大,要一个个去核实副驾驶上的人有没有驾照、驾龄够不够,操作起来难度也很大。

所以,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个主要靠“自觉”的规定。

什么叫靠自觉?

就是说,遵守与否,全看司机自己的安全意识。

可对于一个刚拿到驾照,急于体验“速度与激情”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自觉”的约束力实在太弱了。

后车窗上贴的“实习”标志,可能被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具挡住了一半;副驾驶的座位空空荡荡,也没人会拦着他上高速。

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在这一环,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真空地带”。

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外部环境。

小李自己肯定也有问题,比如过于自信,缺乏敬畏之心。

但他的自信,不正是这个看似顺畅的流程赋予他的吗?

顺利通过考试,轻松买到新车,没人阻拦地开上高速——这一切都给了他一种“我已经是个合格司机”的错觉。

悲剧发生后,行车记录仪留下了最后的画面:在撞击前的瞬间,车速有过猛烈的下降,说明他意识到了危险,也采取了措施,但一切都太晚了。

车载屏幕上,那个他可能不小心关掉的ESP(车身稳定系统)警示灯,一直在闪烁,像一个无声的警告。

这起事故,就像多米诺骨牌,驾校推倒了第一张,车行推倒了第二张,监管的缺失推倒了第三张,最终,年轻的生命成了倒下的最后一张牌。

这事儿给我们所有人提了个醒,交通安全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责任链。

驾校需要真正教会人开车,而不只是应付考试;汽车厂商和销售有责任把安全知识交到每一个车主手上;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用更有效的手段,把纸面上的规定落到实处。

同时,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新手还是老司机,都应该对方向盘、对生命,多一份敬畏。

毕竟,马路不是游戏场,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