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爱车的朋友,今天咱聊聊雷克萨斯这档子事,绝对有料!
想当年,那可是捧着银子都未必能立刻提走的“娇客”,如今也得乖乖搞国产电动车了!
照理说,这是顺应潮流,是好事儿。
可依我看,雷克萨斯这步棋,恐怕下的有点慢半拍。
为啥这么说?
先给各位捋一捋这时间线。
雷克萨斯昭告天下,要在上海建厂,专攻电动座驾,这事儿板上钉钉了。
而且,它竟然选择独资!
目标很明显,剑指特斯拉!
回想当年,特斯拉落户上海,那速度,简直是平地起高楼!
十个月不到,新车就驶下生产线。
反观雷克萨斯,计划2027年投产。
2027年!
诸位,莫非是要上演“十年生死两茫茫”?
眼下是什么景象?
是电动车市场百舸争流的时代!
国内造车新势力,恨不得一个月发布两款新车,各种亮眼的技术,各种炫目的设计,叫人眼花缭乱。
你雷克萨斯呢?
还在慢悠悠地打地基?
这情形,好比什么?
这就好比科举在即,同窗都在寒窗苦读,你却还在慢条斯理地研墨!
等你墨磨好了,人家都已金榜题名,准备入朝为官了!
更叫人捏一把汗的是,现如今的本土高端电动车,市场热度惊人!
例如问界M9,定价超过五十万,依然卖到断货。
可雷克萨斯在干什么?
还在玩加价那一套老把戏。
去年推出的两款电动车,不仅价格高昂,续航还缩水严重,被网友们吐槽为“华而不实”。
这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难道雷克萨斯囊中羞涩?
非也。
上海批给它一百多万平方米的地皮,砸进去一百三十亿巨资,美其名曰,要搞电池研发。
然而,放眼全球,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电池技术早已遥遥领先。
你这砸进去的一百三十亿,究竟能捣鼓出什么名堂?
莫非是想复刻鲁班,再造一把木锯?
毋庸置疑,长三角地带,供应链完善,这确是优势。
可优势也要用对地方啊!
等到了2027年,你那LF-ZL姗姗来迟,恐怕市场份额早已被瓜分殆尽!
届时,你又凭什么与群雄逐鹿?
去年,全球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已突破四成,而雷克萨斯自身的销量,却依旧停滞在十八万辆,三年未见增长。
进口豪车的金字招牌,光芒早已不再。
如今的消费者购车,看重的是实在的性价比,是前沿的智能体验,是贴心的周到服务!
你雷克萨斯,除了一个“雷”字车标,还能拿出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亮点?
丰田高层总说要等到市场成熟后再出击,这次恐怕是战略误判了。
BBA(奔驰、宝马、奥迪)的电动车型都开始降本促销了,你雷克萨斯却依然端着架子,不肯拉下面子。
恰似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之中,他人皆在精打细算,讨价还价,唯你一人仍旧摆着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最终恐怕只能购入些不尽如人意的残次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雷克萨斯的声誉,近年来也大不如前。
此前曝出的金融服务陷阱,让不少消费者对其失望。
转手又将运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
如今才想起要降低国产化的成本,这番诚意,来得委实太迟了!
这当中的症结,说白了,是雷克萨斯有些过于自信了。
仗着往日的品牌光环,便以为能够高枕无忧,坐享其成。
殊不知,却被残酷的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正如网友们一针见血的评论:“建厂直播我也看了,地方倒是宽敞,可这投产,怕是要等我孙子辈才能开上咯!”“以前加价三万抢着提车,如今倒贴三万求我试驾我都懒得去。”“学特斯拉搞独资没毛病,可别净学了人家慢悠悠的建厂速度啊!”
以上种种,都是对雷克萨斯现状的真实写照与辛辣讽刺。
实则,雷克萨斯并非毫无胜算。
其最为雄厚的资本,莫过于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价值以及卓越的品质口碑。
倘若能够放下高傲的身段,潜心钻研国内市场,推出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并非没有机会上演一出“王者归来”的好戏。
譬如,在智能化领域,不妨加大与国内科技企业的合作,打造更具本土特色的智能车载系统。
在续航里程方面,积极采用更为先进的电池技术,切实提升车辆的续航能力。
在定价策略上,拿出足够的诚意,摒弃加价销售等惯用伎俩。
而重中之重,在于加速推进国产化的进程!2027年,时间实在太过漫长了!
当下,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犹如一块诱人的巨大蛋糕,各方势力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蛋糕就那么大,来的晚了,或许就只能捡拾一些残渣碎屑了。
雷克萨斯啊雷克萨斯,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莫要等到市场被别人蚕食殆尽,才幡然醒悟要奋起直追,那时恐怕就真的悔之晚矣,只能如《出师表》中诸葛亮所叹:“侍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如今的市场,如同战场,岂能容你迟疑?
归根结底,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不等人啊!
慢人一步,便可能被无情淘汰!
雷克萨斯,你准备好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