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号,特斯拉在X平台上发了两段挺玄乎的视频,一段拍的是精密零件转得飞快,另一段是黑夜里车灯照出的光影流来流去。没多余解说,就标了个“10/7”的日期。这操作大伙太熟了,社交网络立马炸了锅!有人猜,是不是盼了好几年的Roadster终于要出来了?还有人琢磨,难道传说中的Robotaxi要正式上路跑了?资本市场也跟着起哄,特斯拉股价噌噌往上涨。
可等发布会一开完,大伙傻眼了,所谓“大动作”,居然就只是个还得驾驶员盯着的FSDV12.4系统!之前那股子兴奋劲儿一下凉透,股价也立马掉了头往下走。说实在的,特斯拉也不是头一回这么干了,用花里胡哨的预告吊足胃口,最后就给个技术小更新。再回头看特斯拉的新车节奏,上回正经交全新车型,还得是2023年底的Cybertruck。打那之后,整整两年没见着新家伙,算是掉进“新车空窗期”了。
就说马斯克特看重的Roadster,2017年亮相比那会儿多惊艳,2021年还说能“飞”,到2024年又改口说要跟SpaceX合作搞,结果到现在,除了宣传视频和设计图,啥实玩意儿没有。更让人犯嘀咕的是Robotaxi的进度。2023年那会儿,特斯拉放了辆没方向盘的概念车,还说卖3万美元就能改变出行。可到2025年,人家Waymo和百度的ApolloGo早就在好几个城市搞商业化服务了,特斯拉的无人出租车呢?还在测试场上磨磨蹭蹭没动静,这进度实在让人着急!
市场的耐心正在被耗尽,这种失望不仅仅源于产品推出的迟缓。马斯克本人日益鲜明的极右政治立场,让一部分原本青睐其科技先锋形象的用户选择了转身离去。曾经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Model3和ModelY,如今正承受着来自比亚迪、大众等传统巨头与新势力品牌的双重挤压。为了维持销量,特斯拉不得不频繁使用降价策略,但这直接侵蚀了公司的利润空间。而被视为未来之星的Cybertruck,因其过于超前的设计和接连不断的质量问题(据公开报道已召回八次),并未能赢得主流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描绘宏大叙事方面,特斯拉同样面临挑战。公司竭力想摆脱“汽车制造商”的标签,将自己定位为“AI+机器人”平台。然而,投资者对这套说辞已经显现疲态。Optimus人形机器人至今仍在实验室中进行演示,而与此同时,像宇树科技和AgilityRobotics这样的公司已经将功能实用的双足机器人推向了市场。特斯拉所畅言的AI未来,听起来激动人心,但在落地应用层面,似乎正被竞争对手一步步超越。
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特斯拉的市值?2024年9月,马斯克个人斥资10亿美元回购公司股票,这一举动短期内将股价强势拉升了约四成。加之当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表现尚可,市场信心得到短暂提振。然而,这并不能掩盖2025年第一季度股价暴跌36%后市场仍未完全恢复的事实。纵观2025年全年,特斯拉股价仅累计上涨约12%,这一涨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资本的力量或许能暂时托住场面,但若没有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业绩支撑,这种支撑能持续多久,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尤其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2025年国庆假期期间,当小米SU7和华为问界等本土品牌的门店人头攒动、销量节节攀升之时,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却同比下滑了近两成。这片曾经为特斯拉带来辉煌战绩的市场,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此次“10/7”发布会,与其说是一次技术突破的展示,不如说是一次信任的再次透支。
马斯克擅长通过社交媒体制造悬念、引导舆论,这种能力曾让特斯拉节省了巨额广告费,并始终保持在舆论中心的地位。但当一次又一次的“预告”最终未能兑现为颠覆性的产品时,公众和投资者的信任资本还能经得起多少消耗?特斯拉的未来,并不取决于X平台上发布了多少条引人遐想的视频,而是取决于下一款能够真正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重磅产品何时到来。然而,截至今日,关于这款“未来之车”的具体时间表,依然是一片空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