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乱象何时了。现在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我国没有世界名车了,因为我们,谁都可以造车,谁都能造车,而且似乎,谁想造车就可以造车。不论是否有技术,具备造车的能力,只要有钱就可以去造车,好像还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底层逻辑:只要资金够,什么都能拼一拼,技术、渠道、品牌,先把壳拼出个门脸来,然后再慢慢补漏洞。
我倒不忒喜欢说乱象,其实更像是野蛮生长。你看那些小厂,连研发都懒得搞,钱一上一手,他们自己都不太懂整车设计,打个小广告:我去年翻了下笔记,好多厂家的车都像拼装货,我遇到个工厂的工程师,他都笑着跟我说:这车能跑就不错了,能别出大毛病就行。这还算的?但消费者捧着钱包,图个便宜,结果碰到的不是价廉物美,而是皮包骨的产品。
在我印象里,小厂的车多一两年就说要升级,但升级其实是在换壳、换标,技术一点没跟上。出厂的车都走过场,一看就知道没经过严格的测试。上次试驾朋友的一个新车,油耗比官方说的多了3个点,换句话说,油箱要多加点油才能跑完不掉,硬要对标国产的中低端,但实际体验差蛮多。更别提那些山寨品牌,也是真有人买,像买快餐一样便捷——便宜,随意。
(这段先按下不表,直接说说我的感受。)
其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政府就不出手呢?难不成真没办法控制?看起来,谁都知道没良心的厂商中饱私囊,监管也不算很到位。你说少说真话吧,看看那些中小厂的产品就知道了。市场上有良心制造的少之又少,倒是那些其实还好但不告知的厂商最得意。
这让我想起一次和修车师傅聊天,他说:很多车我一拆就知道了,都是提了品牌包装的‘拼装货’。我当时还打趣说:那你还修那么多?他说:修车的钱少,骗不了人,也就那么着了。这就好比,市场上混淆视听的宣传比比皆是,信了的车主都觉着买了个洋货/名牌,最后其实还不如无品牌的本土货。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些乱象会这么嚣张?)
我猜测,原因之一是:没有规则的压力。政策似乎没能一次到位,又或者,执行的力度远不够。其实你细看,很多中小厂都在钻空子。比方说,某些车辆的安全检测偏松,总是能多出几份优惠报告。消费者对这事也心知肚明,都是圈内话,暗示只要能过关就行。但你要说他们真愿意搞差品质?我觉得未必。一边有人骂着环保、质量,一边又骗了很多次。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这类粗制滥造的车占整个市场份额大约不超过20%,但问题在于:这20%的市场,很多品牌都搞得风生水起,价格便宜,用户接受度高。其实我脑袋里划出个圈:大部分造车的逻辑就是在压价——拼渠道,拼成本。产品不优,价格就差不了多少。
我还能想到的是:大家都觉得做个品牌壳子不难,反正宣传和包装能骗钱。你去问任何一个汽车销售,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渠道的深度?还是广告的投放?其实都差不多,就看能推谁的货。
(不免想插一句,像德国那样有行业协会和严格的认证,就是不一样。)
但事实上,我们很多厂商依然在做结构调整,所谓新技术?还是那几样,无非增加点配置,或换个颜色。你知道,那些技术投入的钱,很多都花在了表面工作上。供应链其实像生活中的肉夹馍——食材的新鲜很关键,但有人只管面皮,肉放多点、调料加多一点,就是不太在意。
我个人也不怕被喷:你是不是太挑了?但我也不瞎吹:没有技术的造车,就像没有调料的肉夹馍,不过是空壳子。只不过在这个市场,被"造车"的厂商多了去了,多余的厂商也多了。
(这段思想转弯有点快,算了,先说说消费者的角度。)
谁都想买好车,但实际上买到好车的概率,不是太高。成为消费者中被坑概率其实挺高的,特别是新区县级市,那里车源更新慢,没啥选择,便宜车反倒少受套路。反观一线城市,虽然渠道多,但遇到同价位/同车型,差异一目了然 —— 比如说,空间、油耗、质感。
我曾看过一份调查,万一车子出问题,维修的难度差异很大。像大品牌的配件供应充足,修起来快,费用也相对透明;反观一些小厂,一旦掉链子,用料差,修个车能修得像找关系。以价格讨论,也有人说:百公里保养在800块左右,换个零部件贵点,但其实差不了太多。毕竟那金额对整车成本来说,就是小数点。
(对了,有没有想过:为啥他们还敢这么张狂?)
可能,因为假大空的宣传还在,信者就多。再加上很多厂家其实就是靠渠道关系站稳脚跟,技术含量反而不是重点。规则不严,市场就这个样子。
说到这里,心里就嫌麻烦。是不是有点随遇而安?我倒觉得,不一定要站在行业良心上,但心底还是希望:什么时候,所有人都能做点良心活,不能只靠贱价搏市场。
(这段标题无意折腾深层次理由,就按个猜测收。【你觉得呢】)
造车这个游泳池里,水放得多,水太脏,谁想跳进去都得琢磨。这场乱象,谁能第一时间来个下水整治?真的是有点悬。未来会不会有人站出来拉一把?还是得靠行业自己坚持点底线。
——【这点留给你思考,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忽略的角落?】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