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电违规拉客,交通局加强查处,司机乘客都有隐忧

说起来摩电违规营运这事,其实咱广州市民平时都能见到不少。特别是上下班高峰还有地铁口,随便走走就能瞅见那些电动车、摩托车在那凑热闹,有的直接拉着人就在马路边揽活儿。说白了,这事儿为了一口饭吃也很正常,很多人开这些车就是想多挣点钱。但问题是,有些事情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咱还得考虑整体社会的安全和所有老百姓的感受。

今年以来,广州交通运输局查了摩电违规营运218宗,这数字不算小,可说实话实际数量估计还不止这些。为啥会这么多呢?归根结底还是需求大。我自己亲戚也有在广州市区做摩电的,有的本来就是失业了、或者在厂里干一天也挣不到这么多,于是就想着用摩托、电动车拉人,时间自由点,钱也能多点。大城市要什么都有,但也有靠这个养家糊口的低收入群体。可话说回来,拉人就是“黑车”,全凭自己这两只手挣钱,没人管,也不花钱办营运资格。说到底,还是个灰色地带。

可是安全这道儿绝对不能马虎。咱们谁都见过,不戴头盔、乱穿马路、逆行、闯红灯的摩电司机,来去如风,连车带人全都不管。这种司机别说老司机了,很多都不是正规营运的,啥保险、营运资质、合法手续统统没有。真要是撞了人,除了赔钱还得负法律责任。对于乘客来说,出了事不仅难维权,搅得自己一身麻烦。所以市交通局这几年不断在整治,就是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可实际上,这问题不是一两天能解决,整治多少,还是有人偷偷拉活儿。

就拿地铁口周边为例,只要赶上早晚高峰,摩电司机都提前守那儿,盯着下车的人就问“去哪”“要不要送一程”。这看着像是生意挺好的,但说劲儿其实就是挤占正规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生意,而且经常和交警、运政较劲。执法部门也不是傻子,平时巡查得紧,下班以后或是节假日,力度又翻倍。这几年,咱广州市交通局和公安、城管、街道联手,每逢周四还定期来场“大扫荡”。每逢这种整治行动,抓到摩电违规拉客、没保险、乱停车就是一顿查扣。数字看着就明白了——光是最近一两天,就查了九宗营运违规,五十多宗不戴头盔、逆行,二十来辆车直接拉走。这种动作一顺溜做下来,不管司机还是乘客,心里都清楚,这不是闹着玩的,真要是被逮着,车没了,钱也赔了,时间还浪费。

不过现场执法,除了硬性查,还得“说理”,也就是跟司机和乘客讲道理,把什么安全隐患、法律后果都摊开来说。有时司机只是为了多挣一口饭吃,不见得就明知道违法还非要干。如果有人给科普、解释清楚,很多人会有点顾虑,不敢再这么干。乘客也一样,一听说“事故后没人赔”“司机没资格”“坐的是黑车”就多少有所警惕。该局还温馨提醒了一些事,比如说摩电营运车辆没买营运保险,司机没有营运资质,一旦出了事可能很难得到赔偿。再加上摩电司机喜欢闯红灯、逆行、乱飙车,极有可能发生事故。提醒大家多自觉,别图便宜、图方便,最后吃了大亏。

说到底,摩电拉客现象之所以这么普遍,是因为一个供需关系。地铁口人流量大,大家图方便,出租车、公交可能等得久或者麻烦,加上摩电快、省钱,有时候乘客也顾不上那么多,心里想着“哪怕违法,赶时间先走”。司机就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你要快?我摩电最快!”这种情况下,摩电司机没正规手续,敢冲敢拼,反正只管下一单。这也就造成了一个“你有需求、我有供给,大家都默契配合”,执法天天查,但供需在这儿就很难根除。

这其实也体现了咱们社会管理的难度。每次查扣,司机和乘客都很清楚,一旦被抓该罚就罚,但查完了,过几天又有新的司机上岗。你说这些人不怕吗?其实也怕,但为了生计,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这就是现实。对于执法部门来说,要兼顾守护社会交通安全和民生需求,这里面分寸把握不好就变成一边利好一边受损。老百姓图方便,执法查得严,最终还是供需循环这个关键导致难以根本解决。交通局为了维护城市秩序,加班加点联合街道、城管、公安查“黑点”,通过数据分析和群众投诉动态布控,哪里人流大、哪里出事多,就安排人力重点查。

摩电违规拉客,交通局加强查处,司机乘客都有隐忧-有驾
摩电违规拉客,交通局加强查处,司机乘客都有隐忧-有驾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件事其实也反映了现在城市公共交通还有短板。地铁和公交虽然已经很发达,但高峰期确实容易人挤人,很多小区、写字楼到地铁口最后一公里还是不太方便。有时候出租车难打,网约车加价,摩电就成了最便捷选择。这就是大家有需求,司机愿意供给,一拍即合。其实解决这事靠查扣不是终极办法,最终还是要靠完善城市微交通,比如增设更多合法营运的小型电动车,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合法的小电车、共享单车和穿梭巴士能满足大家快速出行的愿望。这样一来,监管部门也能更好保障安全、运营效率,同时给那些靠摩电糊口的人一个正规出路。有政策、有平台,再培训一批司机,大家靠合法营运挣钱,不仅保护自己,也能促进行业规范。

再说句实话,当下不少摩电司机其实是被现有政策边缘化的群体,很多人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铤而走险,心里其实也犯怵。他们不是坚决违法,而是被社会现实倒逼。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单纯靠查,还得从增加就业、完善基础交通入手。比如政府可以考虑出台一些实用政策,比如允许某些街区试点微型电动车合法合规运营,或者让摩电司机参加培训,取得相关证照,这样既能增强城市管理,也能保障这些劳动者权益。毕竟城市发展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堵是堵不死的,还得疏通。

现在每次有摩电违规营运,被查的人往往一边埋怨“我也是为了家里挣钱”,一边也担心车被扣。执法队员效率很高,有时候也挺温和,查的时候会给司机、乘客做安全和法律普及。不过,说到底,如果不解决摩电司机之后的出路,光靠查扣很难杜绝,最多也是表面清理,根本矛盾还在。乘客方面也是,虽然知道摩电有风险,但还是有人冒险搭车,需求一直就在。关键就是社会要思考,如何让交通更便捷、管理更规范、司机和乘客的权益都能得到合理保障。查处就像打地鼠,刚查完这里,过几天又冒出来。

摩电违规拉客,交通局加强查处,司机乘客都有隐忧-有驾

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安全确实是第一位。摩电违规营运的确隐患多,司机敢闯敢冲,有事故风险,出了事难以维权,这些都不是小事。咱们还是得劝大家多自觉抵制,不要贪图一时便利而丢了安全。不过城市管理也要兼顾实际,有的人不是故意违法,只是被现实逼到没路可走。交通局这一系列措施,确实能撑起城市安全底线,但也希望能有更完善的政策,既满足市民需求,也给老百姓谋条路。

说到底,摩电违规营运是城市交通管理和社会民生之间的博弈,短期要查处,长期要疏通。只要政策更扎实,交通更便捷,大家能通过正规途径满足出行需求,这种现象自然就越来越少。如果只靠查扣,可能一时见效,过后又死灰复燃。我看这个事儿,就是要用发展和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别只盯着罚,更得想着怎么让大家都能顾好生活。不管是交通部门、司机还是普通市民,大家都需要多点包容和理解,把安全放第一,把规则定清楚,让广州这座城市更有温度,也更有活力。这才是真正的长远之道。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