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聊的,是汽车圈一件让人深思的事。
博世,这个从火花塞到自动驾驶无所不包的全球汽车巨头,最近公布的财报,给所有人都泼了一盆冷水:去年,他们竟然少赚了 138亿元人民币!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足以让许多新晋车企都为之咋舌。
---
利润折戟,老牌劲旅也步履维艰?
博世的困境,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全球汽车市场与自身转型挑战交织的复杂结果。
财报显示,博世去年的整体营收下降了1.4%,但息税前利润却骤降35.4%!
这种利润降幅远超营收的现象,无疑是值得关注的。
这就像一家经营良好的餐馆,营业额仅略有下滑,但实际到手的利润却大幅缩水,背后的原因必然不简单。
博世将其核心汽车业务称作“智能出行”,这部分业务的销售额微降0.7%,利润率从2023年的4.4%滑落至3.8%。
这如同车辆的动力核心与智能中枢同时出现疲态,对整体表现的影响不容小觑。
博世对此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
首先,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去年全球汽车销量约7800万辆,同比下降约2%。
欧洲和美国市场销量普遍下滑,虽然中国市场一枝独秀,销量同比增长约2%,达到2700万辆,成为博世在全球的增长引擎,但全球市场的整体下行趋势依然给其带来了巨大压力。
正如《庄子·秋水》所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若只关注局部,而忽略了广阔的市场全貌,便难以洞察全局。
其次,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
从钢材到芯片,各项关键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推高了制造成本,利润空间自然受到挤压。
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技术再精湛,原料价格高企也让经营者难以施展拳脚。
再者,电动化转型的高额投入。
面对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博世必须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去年,博世在前瞻性投资上投入了近130亿欧元,其中51亿欧元用于资本支出,78亿欧元用于研发。
这些巨额投入在短期内无疑会“吞噬”一部分利润,但却是企业面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例如,博世在苏州斥资约7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
这份魄力,如同“破釜沉舟”,展现了其在技术革新上的坚定决心。
---
车企“垂直整合”浪潮,供应商如何破局?
当下,车企日益倾向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将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收归己有,这无疑改变了供应商与车企之间固有的合作模式。
以往,供应商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如今,车企正通过自主研发,重新定义供应链关系。
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电池,蔚来、小米积极自研芯片,这些都是车企“垂直整合”的鲜明例证。
特别是辅助驾驶这类高附加值的技术,更是成为各家车企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马库斯·海恩也坦承,垂直整合是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车企普遍有自行掌控技术的意图。
虽然他认为并非所有车企都会选择深度垂直整合,但国内新势力在自主研发上的积极态势,无疑给传统供应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局,博世的应对策略是提供 “定制化” 的产品与服务。
无论车企是需要完整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还是仅需要某个特定模块,博世都能灵活满足。
这就像《孙子兵法》所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只有灵活调整策略,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博世深知,技术创新是其穿越市场壁垒的关键。
为此,博世不仅在研发上持续投入,还果断进行了大规模的“瘦身”,去年裁员近1.2万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
这种“刮骨疗毒”般的调整,旨在将更多资源集中于核心创新领域,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
中国市场:博世的“东方明珠”与创新沃土
在这一波全球汽车市场的调整中,中国市场无疑是博世的“稳定器”和“增长极”。
2024年,博世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 14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占据其全球营收的22%!
这使中国成为博世在德国之外最大的单一市场。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直言,中国市场对博世集团至关重要,毕竟中国每年汽车产量超过3000万辆,超越了欧洲和美国的总和。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中国不仅是庞大的消费市场,更逐渐成为 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过去30年我们做的是把全球的技术拿到中国,现在我们做的是中国创新的成果输出全球。”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巨大飞跃。
曾几何时,我们主要扮演着技术引进者的角色;而今,中国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活力,引领着部分前沿技术的发展。
例如,在辅助驾驶领域,华为、Momenta等中国本土供应商已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根据佐思汽研报告,Momenta在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市场的份额高达60.1%,华为也占据了29.8%。
尽管博世的辅助驾驶系统已支持L2级的城区辅助驾驶,但徐大全也坦承:“我们在高阶辅助驾驶领域仍在努力追赶,未来的发展高度,取决于我们现在付出的努力。”
这番话虽然带着一丝紧迫感,却也充满真实。
中国市场对辅助驾驶技术的需求和接受度都极高,且市场上的解决方案丰富多样,成本也更具优势。
博世若想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实现“前三”的目标,唯有加倍努力。
博世为此投入了巨大资源。
去年,其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达到119亿元人民币,并在华的5.6万名员工中,超过1万名是研发人员,分布于26个技术中心。
这表明博世将人工智能和软件视为在中国市场实现战略突破的关键。
同时,博世通过博世创投的2.5亿欧元基金,积极投资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深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如驭势科技、主线科技、镁伽科技等。
这些投资不仅有助于博世获取前沿技术,更能帮助其迅速融入本土供应链,加速技术在市场上的落地。
---
博世的这份财报,远不止一组数字那么简单。
它像一面明镜,映照出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
即便拥有百年历史的博世,也必须不断调整舞步,以适应时代的新节奏。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每一个变革的浪潮都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博世给自己设定了宏伟的目标:到2030年,实现销售额6%-8%的年均增长,息税前利润率达到7%。
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创新投入、精细的成本控制、积极的市场拓展,甚至必要时“壮士断腕”的勇气。
中国市场对博世而言,不仅是销售重地,更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
未来,博世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以及其对中国企业“出海”的助力,无疑将成为行业观察的焦点。
这场“汽车大戏”正在高潮迭起,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