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云鹰新能源
9月9日工信部再次强调“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这一政策定调,恰与今年新能源赛道新玩家扎堆涌现的行业热潮形成呼应。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8月25日在成都成立的云界智能汽车(成都)有限公司——其背后二股东,竟是正处于破产重组漩涡的四川野马汽车。这家手握稀缺“双资质”的老牌车企,被新东家接盘后正急速蜕变为产业布局的核心引擎:成立新平台、联手北汽制造成立合资公司、闪电换帅……这套密集的“组合拳”,能否唤醒这匹沉浮三十年的“野马”?
从“川汽名片”到“烫手山芋”
近日,随着雷丁汽车集团合并重整案的推进,其造车资产的归属逐渐明朗。根据最新信息,云鹰汽车已接盘雷丁,其推动成立的“云界汽车”似乎有意于网约换电车赛道,野马汽车成为其重要股东。
与此同时,野马汽车自身也动作频频,与北京汽车制造厂(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布局专用车和重型车领域。
图源:经济观察报
野马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前身为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整车制造企业。
2002年,四川富临实业集团董事长安治富将其收入麾下,曾立下“不把野马汽车做上市,绝不退休”的誓言。
在富临集团主导下,野马汽车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2年,它获得了宝贵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2015年,年销量一度达到4.0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30%。2016年,野马汽车因商标侵权案起诉美国福特汽车并胜诉,获得了100万元赔偿,此举让“川汽野马”的品牌知名度达到了顶峰。
然而,好景不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野马汽车由于产品力不足、技术更新缓慢等问题逐渐掉队。到2018年,其全年销量仅为19637辆,总负债却已超过38亿元,沦为边缘车企。持续的亏损严重拖累了富临集团,迫使后者最终决定出售这一“包袱”。
雷丁14.5亿入主野马
从“救命稻草”到一同陷入困局
图源:经济观察报
2019年1月,来自山东的低速电动车(也就是“老头乐”)巨头——雷丁汽车以14.5亿元的高价,完成了对野马汽车的100%股权收购。对于雷丁而言,这次收购是其在国家收紧低速电动车管理政策背景下,为获取乘用车生产资质而进行的关键一搏。
雷丁曾是低速电动车领域的王者,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蝉联销量冠军,年销售额一度突破百亿元。然而当市场面临变化,雷丁不得不寻求乘用车生产资质,收购是雷丁最可行的方式。
在获得野马汽车的“双资质”后,雷丁迅速推出了雷丁芒果等纯电车型,并在2021年取得了超过3万辆的销售成绩,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出了雷丁的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自身资金链的紧张,迅速将这家转型中的企业拖入深渊。
作为其全资子公司的野马汽车也未能幸免,自2023年起,野马汽车因合同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股权被冻结,并多次被申请破产审查。最终,雷丁汽车于2024年3月被法院受理破产重整申请,旗下的野马汽车同样也陷入低谷。
第三次易主,野马再次求生
雷丁的倒下并未让野马汽车的故事画上句号。其持有的生产资质,依然是资本市场眼中的核心资产。
今年6月,来自广东的云鹰汽车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接盘了雷丁汽车的控股股东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野马再次易主。
云鹰的动作很快,7月野马就与北京汽车制造厂(成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野马巴顿(四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野马巴顿(四川)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以及野马巴顿重型汽车(四川)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技术研发、专用车及重型车制造。
同时期,野马汽车还全资成立了川汽云鹰特种车(成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也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等。
图源:天眼查
此外,野马汽车的领导层也很快得到重组,空降的新领导人李世伟成为了野马汽车的法定代表人。
如今,在云鹰的推动下,野马汽车再次转型,这家手握“双资质”的老牌汽车企业,能否在如今玩家众多的汽车领域站稳脚跟,科创四川将持续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