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买车,尤其是十万块钱以内的车,是不是都感觉这几年市场跟打仗一样?
没错,这场“价格战”已经轰轰烈烈地打了三年多。
车企开发布会,那阵仗越来越像咱们平时看的直播带货,什么“不要998,只要688”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老板们在台上一个比一个激动,就差直接掏出二维码让大家扫码下单了。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确实让很多人用更少的钱买到了车,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今天刚买完,明天就可能降价,让不少老车主心里挺不是滋味,感觉自己像是被割了“韭菜”。
可就在大家以为这种“血拼”还会继续下去的时候,卖得最火的吉利星愿,最近发布新款,却一反常态,没跟着大家一起喊打喊杀,反倒开了一场气氛祥和的发布会,聊起了生活和快乐。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这卖得最好的车,怎么突然不按套路出牌了?
难道是它想凭一己之力,给这场没完没了的价格战踩下刹车?
咱们先回想一下以前买车,尤其是买这种热门车换代时的心情。
很多老车主,特别是刚提车没一两个月的,心里都七上八下的。
虽然车价不算特别贵,但谁也不想自己刚买的东西转眼就掉价,或者新款加了一堆东西价格还更便宜,那种感觉确实不好受。
这是一种人之常情,跟钱多钱少没太大关系,就是怕自己“买亏了”。
所以,在新款星愿发布会前,很多车友群里都弥漫着一种紧张又期待的复杂情绪。
可结果出来后,情况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群里非但没有抱怨,反而是一片叫好声,新老车主都挺高兴。
这在如今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里,实在是太少见了。
那么,吉利到底做了什么,能达到这种皆大欢喜的效果呢?
其实他们下了一盘很精细的棋。
首先,他们没有搞那种“过山车式”的大降价,让老车主心寒。
新款车型的价格,如果算上之前的终端优惠和现在的置换补贴,其实跟老款的主力销售车型基本持平。
这就给老车主吃了一颗定心丸:我的车没掉价。
同时,在一些核心体验上,比如电池安全技术、车机系统的后续升级、悬挂和空间设计等方面,新老款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这意味着老车主的车不会因为新款的出现而变得“落伍”,核心功能上大家是平等的。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照顾了老车主的情绪。
对新车主,吉利则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但这种诚意不是体现在简单地降价上,而是体现在“价值提升”上。
举个例子,以前可能要花近十万买顶配车型才有的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现在下放到了九万出头的中配车型上,价格还比以前的顶配便宜了一万块。
这一下就让很多原本只想买个基础版的消费者,动了心思去买配置更好的版本,因为感觉“太划算了”。
对于追求个性的消费者,他们推出了一个限量版的套件,外观更酷,虽然价格比原来的顶配贵了一点点,但提供了独特的定制感,正好能吸引那些原本可能去看大众ID.3这类精品小车的用户。
你看,它没有一味地用低价去抢市场,而是在想办法让更多人愿意为更好的配置和设计买单,悄悄地提升了整个车系的档次感和利润空间。
这种玩法,跟过去几年十万以内市场的主流打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都记得,2020年五菱宏光MINIEV是怎么火起来的,就是靠着不到三万块的惊人低价,直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让很多人实现了汽车梦。
后来比亚迪的海豚和海鸥组合,也是通过不断拉低入门价格,成功地从合资品牌那里抢走了大量的用户。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逻辑:用更低的价格,换取更大的销量。
但吉利星愿现在走的,是一条新路。
当它已经坐上了单车型月销量超过五万台,成为全国所有车型销量第一的宝座后,它思考的不再是如何用更低的价格去打败对手,而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冠军地位,建立起别人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它开始大力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的车虽然价格亲民,但品质绝对不廉价。
怎么证明呢?
它没有光靠嘴说,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测试。
比如,它会告诉你,车子的核心三电系统,经过了相当于普通家用车开几十年的超长耐久测试,还在国家最权威的机构拿到了可靠性认证。
它甚至找来一辆已经跑了八万多公里的用户实车,进行一系列极限挑战,证明电池在长期使用后依然非常可靠。
这些普通消费者平时看不到的背后投入,都在一遍遍地告诉我们:你花几万块钱买的这辆小车,我们是用造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B级车的标准和心态去打造的。
更厉害的一招是,吉利开始在“情感”和“体验”上下功夫。
这次的新车发布,它没有单独办,而是把它融入到了一场盛大的“用户大会”里。
会场外有吃有喝有玩,像个大集市,让车主们感觉自己是来参加一个节日派对。
发布会本身,讲车的时间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明星表演和讲述车主们的情感故事。
这种做法,明显是在学习一些高端品牌的玩法,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有温度的用户社群。
它想让你觉得,你买的不仅仅是一台代步工具,更是加入了一个有归属感的大家庭,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单纯的降价给不了的,一旦建立起来,用户的忠诚度会非常高。
所以,综合来看,吉利星愿这次的操作,可能真的是一个市场转向的信号。
当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开始放弃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转而投入更多成本去提升产品品质、打磨用户体验、建立品牌文化时,就意味着这个市场正在从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向着更加成熟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因为这意味着,未来我们花同样的钱,能买到的可能不仅仅是更低的价格,更是更可靠的品质、更贴心的服务和更丰富的情感价值。
而对于其他车企来说,这也敲响了警钟:想靠一味降价来挑战冠军宝座,恐怕会越来越难了。
未来的竞争,将是一场关于技术、品质、服务和用户心智的全方位较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