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物流园就发现不对劲 —— 以前轰鸣的柴油重卡少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大批代表新能源动力的绿色车牌,连隔壁老王开了五年的燃油轻卡,都换成了纯电车型。翻完乘联分会的最新数据才明白,2025 年前三季度的商用车市场,早已悄悄完成了一场 “新旧势力的换血大战”。
据行业数据统计,今年 1-8 月,国内商用车累计卖出 201 万台,比去年多了 8%,创下近五年同期最好成绩。但真正让行业沸腾的不是这个数字,而是新能源的 “狂飙模式”:前 8 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直接冲破 50 万台,涨幅高达 55%,8 月单月更是每三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渗透率飙到 30%。要知道 2019 年这一比例才 3%,短短六年翻了十倍,连最保守的行业老兵都感慨 “新能源已经从政策扶持的‘宠儿’,变成了市场用脚投票的‘刚需’”。
变化最猛的要数重卡市场,这个被燃油车统治了几十年的领域,今年彻底变了天。以福田汽车为例,作为福田汽车核心战略单元的重卡板块,1-9月累计销售10.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94.9%,其中9月销售1.4辆,同比暴增137.4%,成为福田汽车的“定海神针”。
一汽解放倒也没坐以待毙,用新能源车型补上了燃气车下滑的缺口。最热闹的是跨界玩家的 “围剿”—— 吉利远程、比亚迪等带着乘用车的技术积累杀进来,让原本只有六巨头的重卡江湖,一下子挤进来十多家玩家,价格战打得硝烟弥漫。有经销商透露,现在新能源重卡的差价比去年缩了近 10 万,“传统厂怕被超越,新玩家想抢市场,最后受益的是我们卡友”。
轻卡赛场的剧情同样精彩,一边是老大哥的稳坐钓鱼台,一边是黑马的野蛮生长。前三季度轻卡市场延续高景气,创近四年同期最佳。福田依旧是 “常青树”,则稳居“轻卡之王”宝座,比第二名东风和第三名长城加起来还多。而意外的惊喜来自比亚迪,一季度销量同比暴涨,从没人在意的小透明,变成了新能源轻卡市场的 “最大变量”。
远程轻卡也不甘示弱,环比增幅挤进前十,长城则靠出口加分 —— 海外销量稳站在行业前三。重庆物流老板陈勇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把开了多年的国四燃油轻卡换成燃气车,算完账直呼 “划算”:“每公里比油车省 5 毛钱,一年 20 万公里就是 10 万,加上‘以旧换新’补贴,几乎没压力”。
相比之下,客车市场早被新能源 “统治” 了。前 8 月客车新能源渗透率高达 63%,远超卡车的 23%,宇通、中通两大龙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达 19.36 亿元、1.9 亿元,赚得盆满钵满。但繁华背后藏着隐忧:旅游客车需求因前期透支同比下滑,公交市场全靠 “以旧换新” 政策拉动,有车企高管坦言 “现在是吃政策红利,明年得找新增长点”。
为什么新能源商用车突然就 “杀疯了”?答案藏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三重推力里。政策端 “以旧换新” 的力度肉眼可见,重庆的卡友置换国四车,光补贴加残值就抵了 10 多万,东风柳汽还额外给 5000-10000 元厂家补贴,报废、上牌全程有人协助,“以前卖废铁都不值钱,现在成了香饽饽”。
技术突破更是关键。换电重卡解决了续航痛点,港口里的氢燃料重卡一排排整齐列队,混动轻卡成了城配司机的首选。市场倒逼则是最实在的动力。燃油价格起起伏伏,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新能源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范现军跟车跑了一趟温州到广州,用户算完账发现,醇氢电动重卡比奔驰、斯堪尼亚还划算,当场决定把进口车全换成国产新能源。
但狂欢背后,隐忧也不少。竞争加剧让头部企业的份额集体缩水,重汽、陕汽等传统巨头的新能源增速,已经落后于跨界玩家,价格战还在压缩利润空间。技术上的短板也没解决:电池低温性能跟不上,北方冬天续航打折扣;氢燃料基础设施不足,想换车都没地方加氢。最让人揪心的是出口,海外需求首度出现 8% 下滑,贸易摩擦还在加剧,“以前靠出口补增量,现在得靠内需稳基本盘”。
从物流园的悄然变化,到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前三季度的商用车市场已经说明:新能源主导的时代真的来了。传统巨头的转型速度,新玩家的技术突破,政策的持续发力,都将决定下一季度的 “剧情走向”。至于最终谁能笑到最后?或许答案就藏在卡友的换车清单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