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车圈,可真是热闹非凡!
一位汽车圈的“大佬”,突然放话,说当下许多车的“智能化”,不过是“伪智能”,是在“糊弄”消费者。
这话一出,网上瞬间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有人拍手叫好,觉得“总算有人说出了实话”;也有人反驳,认为这是“老古董”在否定新生事物。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用车社的“老规矩”,把这“真智能”和“假智能”给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明镜似的,以后挑车不吃亏!
车内那块大屏,究竟装了多少“真材实料”?
如今啊,新车设计真是越来越“内卷”了。
你看看,哪款车没有一块大得离谱的中控屏?
仿佛要将所有的实体按键都集成其中。
最初,大家觉得这玩意儿太酷了,科技感十足,像是直接将“未来”搬进了车里。
我犹记得初次接触一款新车,那块中控屏,简直比我家的电视机还大!
当时那个兴奋劲儿,心想,导航、音乐、空调,全指望它了,还能玩游戏,看电影,妥妥的移动娱乐中心!
可开了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这东西,有时候比我妈还难伺候。
想要调个空调温度,需要翻好几页菜单,点好几下屏幕,最关键的是,很多时候,手指轻轻一滑,就点错了地方。
冬天冷得直哆嗦,想赶紧开启暖风,结果误操作,反倒吹来一阵强劲的冷风,那种感觉,真是…
…
非同寻常。
还有那语音助手,你说句话,它可能只听懂一半,然后给你回应“抱歉,我没听清”,或者更离谱的是,执行了一个完全不相关的指令。
有一次我跟它说“我想听周杰伦的歌”,结果它居然给我导航到了一个叫“周杰伦烧烤店”的地方,我当时那个汗啊,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
这便是“伪智能”的典型写照。
它给你一块巨型屏幕,让你觉得“科技感爆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一点都不便捷,甚至可以说是反常识。
它将许多原本简单直接的操作,变得复杂化,迫使你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它。
这就像是给你一座豪华宅邸,却把水电线路埋得乱七八糟,用起来处处不顺心。
更让人费解的是,明明可以用简单的物理按键解决的事情,却非要让你在屏幕上费力搜寻。
例如,座椅加热、通风,这些是频繁使用的功能,每次都需要从菜单里一级级地查找,你说累不累?
这难道不是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将用户真实感受抛诸脑后了吗?
车联网,究竟联网了什么?
除了大屏,如今的新车还有一个热门词,唤作“车联网”。
听起来颇为前沿,仿佛你的座驾能与万物互联。
许多宣传语中,“远程控制”、“在线升级”、“实时路况”等,都让人心潮澎湃。
那么,这“车联网”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些什么?
诚然,部分功能确实颇为实用。
例如,在严寒的冬季,能提前远程启动发动机,开启空调,让你一踏入车内即享温暖。
夏季亦然,提前开启空调,告别“桑拿房”般的闷热。
还有那些在线导航,能够实时更新路况信息,帮你规避拥堵,确能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然而!
此处有个“然而”!
很多时候,你所谓的“车联网”,可能仅限于此。
你是否以为它能帮你处理邮件?
帮你预约会议?
甚至监控家中的一切?
醒醒吧!
多数情况下,它能做的,不过是让你在手机上多一个应用程序,然后通过这个App去操控车辆的一些基础功能。
我有一位朋友,他购置了一辆号称“高度智能化”的汽车。
起初,他也兴致勃勃,每日沉浸于研究那个App,试图摸索车辆的各项功能。
结果呢?
他发现,许多功能,譬如“车辆健康诊断”,不过是推送一条信息,告知你“轮胎气压偏低”,然后让你自行检查。
他所期待的“在线升级”,也仅限于一些小的应用更新,所谓的“OTA升级”,很多时候,不过是更新一下车载系统的界面,或者修复一些小bug,根本无法达到他想象中那种,让车辆功能发生质的飞跃。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某些所谓的“车联网”功能,居然还需要你额外付费!
譬如,一些高级导航服务、在线音乐会员,甚至是某些安全辅助功能的升级,都需要你每月或每年支付费用。
这便有“割韭菜”之嫌了。
当初购车时,销售可并未告知,此车今后每月还要“供养”!
你耗费巨资购入一辆汽车,却发现,它所谓的“智能”,许多时候不过是一个联网的遥控器,甚至是一个需要你持续付费的“服务包”。
这与我们购买智能手机,却每月还需支付“手机使用费”有何区别?
只不过,手机属于个人消费品,而汽车,可是个大家伙啊!
何为真正的智能?
谈了这么多“伪智能”,那么,什么才称得上是“真智能”呢?
在我看来,真正的智能,并非在于堆砌多少屏幕,抑或拥有多少听起来高大上的功能。
真正的智能,理应以人为本,让用车过程变得更为简便、安全且愉悦。
首先,它应真正懂得你。
它能熟记你的驾驶习惯,能根据你的偏好自动调节座椅、后视镜、空调温度。
它能理解你含糊不清的指令,甚至在你尚未开口之际,便能洞察你的需求。
例如,当你驾车前往一个陌生之地,它能主动提醒你留意路况,或在你感到疲惫时,建议你稍作休憩。
其次,它应真正保障安全。
这不仅限于那些被动安全配置,更重要的是,其智能系统能主动规避潜在风险。
例如,当它检测到前方存在隐患时,能提前发出警示,甚至主动介入,协助你进行制动,帮你规避危险。
它并非仅是一个只会发出警报的“喇叭”,而是一位在你身边时刻守护你的“副驾”。
再者,它应真正实现便捷。
那些常用功能,理应触手可及,操作简明直观。
它不应让你为了一个简单的操作,而分心于驾驶,分散注意力。
它应让你在驾驶过程中,能更专注于路况,而不被车内的各种电子设备所干扰。
此外,真正的智能,理应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
正如我们所使用的手机,每年都有更新,功能愈发强大。
汽车的智能系统,也应能够通过OTA升级,不断优化,持续增添新功能,让你的爱车,越用越顺手,越用越智能。
而非像如今许多车辆,购置数年,便仿佛与时代脱节。
还有一点,我深以为然,那便是开放性。
真正的智能,不应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应能接入更多第三方服务。
例如,你可以通过车载系统,直接使用你习惯的支付方式,或连接你常用的社交媒体。
让你的座驾,真正融入你的生活,而非成为一个孤立的存在。
此次大佬的“直言”,虽略显尖锐,却实实在在地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不少车企,为了追求所谓的“科技感”,过度堆砌屏幕和功能,却忽视了最根本的用户体验。
他们将“智能”当作了一个噱头,一个卖点,却未能真正将其落到实处。
究其根本,此事关乎一个“诚意”的问题。
你究竟是呕心沥血地打造产品,还是仅仅想用一些花哨的手段来迷惑消费者?
我们消费者,并非愚昧无知。
我们渴望的是真正能提升生活品质、带来便利与安全的良品,而非那些看似光鲜,实则令人头疼的“伪智能”。
下次你去挑选车辆,莫只盯着那块屏幕有多大、多漂亮。
你须扪心自问,这些功能,我真的用得上吗?
它们真的能让我的用车生活更美好吗?
选车之事,当擦亮双眼,理性决策。
切莫被那些虚浮的“黑科技”所蒙蔽。
真正的智能,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品质,在于懂得你的需求,在于让你省心无忧。
你认为如何?
车内的“真智能”与“假智能”,你能辨别吗?
下次购车,你最看重哪些“智能”配置?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见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