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再裁1.3万人 汽车供应链寒冬来袭
震惊全球汽车圈。
博世又裁员了。
这次是1.3万人。
去年刚裁9000人。
今年再加码。
全部在德国。
斯图加特-费尔巴赫、施韦伯丁根…
这些地方的工厂工人。
正面临失业潮。
管理层说:别无选择。
是真的别无选择吗?
博世全球员工约41.8万。
移动出行部门占7万。
这一刀。
切得深。
切得狠。
为什么?
成本缺口高达25亿欧元。
相当于208亿人民币。
钱从哪里省?
人是最直接的代价。
材料可以少用。
厂房可以不建。
物流链可以重整。
但人的家庭。
谁重整?
电动化转型太慢。
传统零部件卖不动了。
欧洲电动车进展迟缓。
需求疲软是事实。
但更残酷的是:
中国供应商年增速14.7%。
德国只有5.7%。
跟不上。
就被甩开。
贸易战也在烧火。
美国对欧盟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15%。
但还不够。
远远不够。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直呼:负担沉重。
大众、宝马、奔驰利润受创。
博世能好到哪去?
这不只是博世的战争。
舍弗勒裁4700人。
采埃孚计划砍1.1-1.4万岗位。
大陆集团也要裁3000人。
供应链巨头集体断臂。
行业寒冬。
真的来了。
博世CEO哈通说:2025年营收预计增长2%。
但利润率呢?
2024年销售回报率仅4%。
低于2023年的5%。
增长≠盈利。
尤其在变革期。
裁员持续到2030年底。
漫长调整。
痛苦软着陆。
流水线上的汉斯。
办公室里的安娜。
技术研发的老工程师。
都悬在空中。
中国车企却加速本地化。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覆盖中欧80%市场。
宁德时代德国厂直接配套宝马大众。
甚至中欧班列停运。
都拦不住灵活策略。
供应链在重构。
博世们却在裁员。
背后是百年汽车工业的转型阵痛。
电动、智能、软件定义…
博世也努力转向。
研发投入130亿欧元。
专注氢能、AI座舱、辅助驾驶。
但船大难掉头。
传统业务拖累。
新业务盈利难。
中国市场增长2.7%。
但美国关税影响20亿营收。
徐大全说:想进辅助驾驶前三。
但安全第一。
不激进。
这是一场马拉松。
但资本市场给时间吗?
工厂可以关闭。
岗位可以削减。
但技能和经验无法快速再生。
行业专家呼吁:不能只追求效率。
要有韧性、多元化、本地化。
“供应链安全必须与地缘政治共舞”。
博世裁员是一个信号。
全球汽车供应链正在裂变。
传统模式失效。
新秩序未立。
这一轮裁员潮。
是结束?
还是开始……
唯有变化是永恒。
活下去。
才能等到春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