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增程车电池“膨胀”现象,450公里只是增程车的纯电里程

近年来,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呈现出电池容量持续攀升的显著趋势,部分车型纯电续航里程甚至超越同级纯电车型总续航。这一现象背后,是技术迭代、市场需求与产业竞争的共同推动,以下通过智己LS6增程版、问界M9等典型案例展开分析。

解读增程车电池“膨胀”现象,450公里只是增程车的纯电里程-有驾

传统增程车“小电池+大油箱”的模式,常导致用户陷入“纯电续航不足、燃油依赖度高”的困境。而最新技术突破正重塑这一格局。例如,智己LS6增程版搭载的电池包容量高达66kWh,纯电续航里程达450公里,配合800V高压平台与4C超充技术,仅需15分钟即可补能280公里,充电效率直逼旗舰纯电车型。这种设计使增程车从“燃油备用”转向“纯电主导”,发动机仅作为极端场景的兜底方案,彻底缓解了日常通勤的里程焦虑。

解读增程车电池“膨胀”现象,450公里只是增程车的纯电里程-有驾

用户对纯电驾驶的偏好,正倒逼车企在电池配置上持续加码。问界M9增程版便是典型代表,其搭载的52kWh电池包支持275公里纯电续航(CLTC工况),配合60L油箱,综合续航突破1400公里。这种“大电池+小油箱”的策略,既满足了城市通勤的零排放需求,又通过低油耗降低了长途出行的使用成本。然而,电池扩容并非无代价——50kWh电池包成本约2万元,直接推高购车门槛。车企需在纯电体验与价格敏感度间寻找平衡点,例如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提升能量回收效率等方式,间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解读增程车电池“膨胀”现象,450公里只是增程车的纯电里程-有驾
增程车电池膨胀现象,本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缩影。短期看,大电池能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用户对“无续航焦虑+低成本纯电体验”的双重需求;长期而言,随着固态电池、超充网络普及,纯电车续航与补能效率将反超增程车。但当前,增程车凭借技术成熟度、成本优势及市场接受度,仍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过渡方案。智己LS6增程版与问界M9的案例表明,只有持续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先机。#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