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车价只会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很意外?

当比亚迪海鸥跌破 5 万、福特蒙迪欧降至 12 万级,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年底促销的短期现象。但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汽车均价已从 15.6 万元跌至 11.8 万元,降幅达 24%。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降价并非单纯的市场竞争,而是由三个颠覆性的底层逻辑推动,未来车价只会越来越亲民。

以后的车价只会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很意外?-有驾
发动机漏油 电瓶亏电等问题凸显,传祺影豹品控再遭质疑

制造革命:压铸机改写成本公式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 6000 吨级压铸机正在重塑汽车制造业的成本结构。这项被称为 “一体化压铸” 的技术,能将原本需要 70 多个零件焊接的后底板一次性压铸成型,使生产时间从 2 小时缩短至 3 分钟,模具成本降低 60%。小米汽车采用类似技术后,车身零件实现 72 合一,焊点减少 80%,单辆车制造成本下降 1.2 万元。

以后的车价只会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很意外?-有驾
起售价将在30万内,凯迪拉克ct5有何亮点 能否攻出bba的包围

这种制造革命正在全行业蔓延。拓普集团、广东宏图等头部供应商的市值均突破百亿元,印证了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普及速度。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车型制造成本平均降低 30%,而随着特斯拉 4680 电池量产带来的 CTC(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成熟,未来三年电动车生产成本还将再降 25%。

材料循环:旧电池变成降价钥匙

碳酸锂价格从 2022 年 60 万元 / 吨的峰值跌至 2025 年的 7.4 万元 / 吨,直接让电动车电池成本腰斩。但更深远的影响来自电池回收体系的完善 ——2024 年中国废旧锂电池回收量达 65.4 万吨,其中 40 万吨磷酸铁锂电池通过梯次利用重新进入市场,相当于减少 12 万吨原生锂需求。

以后的车价只会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很意外?-有驾
2019年,二线豪华汽车品牌 生存 实录

虽然当前回收行业面临短期利润压力,但头部企业已建成闭环体系。宁德时代的 “邦普循环” 能将电池材料回收率提升至 95%,每千瓦时电池的原材料成本因此降低 15%。随着 2025 年退役电池量突破百万吨级,预计到 2027 年回收材料将满足 30% 的电池原料需求,彻底打破原生矿产对价格的制约。

以后的车价只会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很意外?-有驾
二线豪华汽车品牌七月销量解析 全线下降,被自主品牌反超

政策倒逼:国七催生 “降维打击”

即将实施的国七排放标准看似会推高车价,实则加速了价格下行。上汽研究院数据显示,符合国七的燃油车发动机研发成本暴涨 300%,尾气处理装置体积增大 40%,导致主流燃油车成本增加 1.5-3 万元。这迫使车企将资源转向新能源车,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产能规模。

以后的车价只会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很意外?-有驾
狂降83.9 ,价格跌破20万大关,中产心中的白月光豪车也不香了

特斯拉通过本地化采购将运输成本降低 23%,大众的模块化工厂能在 72 小时内完成燃油车与电动车生产线切换,设备利用率提升至 85%。这种 “以新代旧” 的转型,让新能源车产能快速爬坡 ——2025 年中国新能源车产能将突破 3000 万辆,规模效应下每辆车的固定成本下降 18%,形成 “政策倒逼 - 技术迭代 - 成本下降” 的正向循环。

这些变化颠覆了传统认知:不是车企让利促销,而是产业基础发生了质变。当一体化压铸让车身像玩具一样被 “打印” 出来,当退役电池能提炼出廉价原材料,当政策红利持续向新能源倾斜,车价下行就成了必然趋势。

以后的车价只会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很意外?-有驾
红旗车pk二线豪华品牌,红旗值不值得入手

对消费者而言,未来购车不仅要关注价格标签,更要审视技术迭代速度。那些搭载最新制造工艺和电池技术的车型,不仅初始价格更低,长期使用成本也更具优势。这场静默的产业革命告诉我们:汽车正在从 “耐用消费品” 变成 “快速迭代的科技产品”,而价格越来越低,只是这场变革最直观的体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