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江湖里,广汽集团就像一艘航行多年的巨轮。2025年春节刚过,这艘船迎来了一位新船长——冯兴亚。这位从销售一线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广汽人”,接过了前任董事长曾庆洪的接力棒。有人开玩笑说:“冯兴亚的工位从珠江新城搬到番禺工厂对面,连办公室的窗户都能看到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手臂,他这是要把自己焊在造车第一线啊!”
一、从“卖车小弟”到掌舵人
时间倒回2004年,广汽丰田刚成立时,冯兴亚还是个戴着安全帽跑工地的销售部副部长。当时谁也想不到,这个在车间里和工人一起吃盒饭的河南汉子,二十年后会成为年营收千亿企业的掌门人。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冯兴亚刚接手广汽丰田销售时,经销商们都说他“爱较真”。某次巡店发现展车轮胎花纹里卡着小石子,他当场掏出钥匙蹲下来清理,还叮嘱销售顾问:“客户摸轮胎时要是被石子硌到手,可能转身就去隔壁4S店了。”这种死磕细节的风格,让凯美瑞当年硬是从德系车嘴里抢下了中高级轿车的半壁江山。
二、当“两田”遇上新能源大潮
然而江湖早已不是当年的江湖。2024年广汽本田销量暴跌26%,广汽丰田也缩水22%,曾经日进斗金的合资生意,如今就像被扎破的轮胎——肉眼可见地漏气。有4S店销售吐槽:“现在年轻人来看车,开口就问有没有华为车机系统,我们展厅的雅阁混动再省油,也比不过人家能唱《孤勇者》的智能座舱啊!”
但广汽手里还攥着张底牌——埃安电动车。这个曾经靠网约车撑起半边天的品牌,去年却栽了个跟头:销量从60万高峰跌到37.5万辆。有个网约车司机说得实在:“去年换车时我看中埃安Y便宜,结果发现满大街都是同款,乘客上车就问‘师傅你这车和滴滴专车有啥区别?’”
三、搬总部、改流程、换活法
面对困局,冯兴亚干了件让同行直呼“狠人”的事——把集团总部从珠江新城CBD搬到了番禺工厂区。新办公室和生产线就隔着条马路,用员工的话说:“现在冯总开完会溜达五分钟就能冲进车间,上次试驾新车刹车异响,他带着工程师现场拆车查到凌晨两点。”
更“狠”的还在后头。广汽启动了代号“番禺行动”的大改革:研发部门被要求“每个工程师每月必须跟20个车主聊天”,市场部搞起了“00后实习生一票否决权”——新车的抖音宣传片要是不能让年轻人点赞,方案直接打回重做。去年底上市的传祺新能源车,车机系统里内置的“摸鱼模式”(等充电时能玩小游戏)就是95后产品经理的脑洞。
四、拉着华为造“智能汽车界的鸿蒙”
要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操作,还得数广汽和华为的“跨界联姻”。双方在番禺搞了个联合办公室,工程师们戏称这是“汽车界最硬核的婚房”——广汽的人带着造车经验,华为的团队揣着鸿蒙系统,两拨人天天在玻璃房里“头脑风暴”。
首款合作车型定位30万元级,据说车上要装激光雷达、鸿蒙座舱,还能用手机远程召唤。有车迷调侃:“这车要是上市,估计能抢Model Y的饭碗,毕竟华为的粉丝可比马斯克的多多了。”不过内部人士透露,为了到底用圆形方向盘还是方形触控板,双方工程师已经吵了三个月。
五、出海找活路,车间变“联合国”
当国内市场卷成红海时,广汽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在马来西亚工厂,中国师傅正手把手教当地工人装电池包;尼日利亚的4S店里,黑人销售用蹩脚中文喊着“传祺,牛!”。去年广汽海外销量暴涨67%,有批电动车运到中东,土豪客户直接要求:“车标换成黄金的,钱不是问题!”
最有趣的画面出现在泰国工厂:中国技术员和泰国工人用比划加手机翻译软件沟通,车间白板上画满表情包示意图。有员工笑称:“现在我们开会像联合国,中文、泰语、英语满天飞,但只要有图纸和螺丝刀,什么语言障碍都不是事儿。”
尾声:没有退路的二次创业
站在广汽研究院顶楼,能俯瞰整个番禺汽车城。流水线上的机械臂不知疲倦地挥舞,试车场里伪装车卷起阵阵烟尘。冯兴亚的办公室里挂着他手写的八个字——“向死而生,向新而行”。
这位55岁的掌门人最近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过去我们是搭着合资的顺风车起飞,现在得学会自己造火箭。”当被问到压力大不大时,他指了指桌上摆着的凯美瑞车模:“二十年前我们能把丰田车卖成街车,二十年后为什么不能把中国车卖向全世界?”
远处的生产线上,新下线的电动车正缓缓驶向检测台。车头的“G”字标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极了广汽人此刻的眼神——既有背水一战的决绝,更有放手一搏的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