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奇瑞协同放大利润,核心主营提升,评价看好未来

今日市场对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关注点,莫过于国轩高科(002074.SZ)的极端走势。

官方披露的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增速高达1434.42%,但背后其实藏着一颗“超预期增长的种子”——此前持有的奇瑞汽车股份在港股上市后公允价值出现巨额变动,成了本期利润的放大器。

具体数据来得直白:第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到23.26亿元,变动比例高达9106.26%。

这是一项典型的非经营性收益,对净利润的拉动极其显著。

与此相对的是,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并没有那么耀眼,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仅为1250.70万元,同比增幅54.19%;今年以来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8537.77万元,同比增长49.33%。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国轩高科在三季度的“亮点”并非来源于主营业务的爆发性扩张,而是在投资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中获得了超常规的利润增厚。

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奇瑞汽车的上市及其带来的投资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国轩高科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奇瑞汽车1.66%股权;奇瑞上市后,国轩高科的持股比例降至1.57%。

奇瑞于9月25日正式登陆港股,上市以来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

至10月28日收盘,奇瑞市值约1900.58亿港元,股价32.72港元。

对国轩高科而言,这一股权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是“超常规”的一次性收益,直接推动了单季度利润的极端放大。

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以及同为二线的亿纬锂能相比,三季报揭示出行业竞争的真实图景:宁德时代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2%,亿纬锂能为15.1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龙头企业能够凭借规模效应、降本增效以及稳定的终端需求实现稳健利润。

国轩高科却靠投资性收益“点亮”了三季报,这在外部环境下显得警示意味十足:一轮投资收益并非核心竞争力,其可持续性值得谨慎评估。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国轩高科的核心协同效应其实来自于与奇瑞汽车的长期深度绑定。

双方自2012年就开始合作,经过多轮战略协同与产线对接,国轩高科在奇瑞混动及增程车型上长期承担核心动力系统供应。

2025年上半年,更实现对奇瑞混动及增程系列乘用车的交付超过5.2万套电池系统,覆盖风云T9、风云A8、星纪元ET、瑞虎7PLUS等主力车型。

2024年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则进一步明确了在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的全面协同与市场布局,形成了稳定的下游需求端。

行业数据也在传达一个信号: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轩高科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25.1GWh,全球市占率约3.6%,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在国内市场,以装车量计,前三季度国轩高科国内市场份额约5.33%,位列第四,继续被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中创新航领先。

储能电池方面,ICC鑫椤资讯披露的数据则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居全球第七。

这些数据共同表明,国轩高科在全球与国内市场的地位正稳步提升,但利润的核心仍然来自长期有效的产业链协同与市场规模的提升,而非单一投资收益。

展望未来,国轩高科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保持与奇瑞长期合作红利的同时,提升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可操作的方向大致有四点:第一,继续扩大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综合占比,优化收入结构,提升单位产能的利润水平;第二,在稳固与奇瑞等头部车企关系的前提下,拓展更多乘用车与商用车品牌的装机容量,形成多点支撑的盈利曲线;第三,强化成本控制与供应链协同,降低单位成本,提升毛利率,避免利润过分依赖非经常性收益的波动;第四,保持对新能源领域政策红利的敏感度,积极参与产业升级与标准制定,推动从“单一市场机会”向“全产业链价值创造”的转型。

就投资者而言,必须有清晰的风险意识:大量利润若源自非经常性公允价值变动,短期内的可持续性确实值得质疑。

不过,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壮大、国内企业通过战略协同实现跨越式扩张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种“高增长来自结构性红利+战略性合作”的叙事,恰恰印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韧性与潜力,也反映了国内企业在全球产业链调整中的核心竞争力。

从宏观层面看,国轩高科当前的表现其实折射出中国锂电产业链的强大韧性与协同效应。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凭借稳定的市场需求、优质的客户关系和持续的技术升级,正逐步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如果未来能以主营业务为核心,持续提升装机量与单位利润率,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市场的议价能力和成长性将继续走强。

对投资者而言,这既是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信心的体现,也是对优质企业治理结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与产业链协同能力的综合考验。

在你看来,国轩高科要想真正摆脱“偶发性收益”的阴影,最需要克服的难题是什么?

你觉得奇瑞的协同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对比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你更看好哪条路径去实现“主营业务+协同效应”的双轮驱动?

欢迎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聊聊这家企业的未来走向。

悬念奇瑞协同放大利润,核心主营提升,评价看好未来-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