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怎么看怎么憋屈,怎么想怎么上火。我手机刚放下,脑子里还嗡嗡的,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那七次!对,你没听错,是七次对着无线电,一遍遍重复着,说自己队友勒克莱尔切弯了,应该被罚。我当时就想,哥们儿,您是真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还是在装糊涂呢?
那场面,看得我差点把遥控器捏碎了。你自己跟维斯塔潘缠斗那会儿,一脚刹车踩下去,直接就锁死了。车子“唰”一下就切过了弯心,那便宜占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明目张胆。裁判都没等你开口,直接一个十秒罚时就甩过来了,干脆利落,一点不拖泥带水。可这边罚单都领了,您的嘴里还在嘟嘟囔囔,念叨着队友第一圈的事儿。我说句不好听的,你这是真把自己当场外指导了?
我当时就纳闷儿,您是真想让车队去投诉自己的队员?让法拉利自己打自己的脸,跟赛会汇报说:“报告裁判,我们家二号车手,他欺负了我们家一号车手!”这逻辑,这操作,怎么看怎么别扭。这简直是自己家里演了一出大戏,结果还想拉着外人一起围观,评头论足。说句扎心的话,没有了那台谁也追不上的“火星车”,那些过去的荣誉,有时候真的比一张纸还要薄。你看,国际汽联在2022赛季,也就是大改规的那个年头,就明确针对这些赛道外的“不当得利”行为出台了更严格的规定。他们甚至为此专门召开了技术会议,讨论如何统一判罚尺度,确保公平。这可不是我信口开河,都是有依据的。
你不能说,以前因为车队太强,这些细节都能被胜利的光环盖过,现在一旦没了压倒性的优势,这些毛病就全都暴露无遗了。这不光是赛场上的事情,这涉及到一个人对职业的理解,对团队的尊重。我记得在2016年,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在奥地利那场比赛,当时双方在最后一圈发生碰撞,最终罗斯伯格的赛车受损,汉密尔顿赢得了比赛。赛后奔驰车队对于处理这种内部竞争的态度,虽然有过内部的争论,但至少在公众面前,他们努力维护了车队的形象,没有让一方如此明目张胆地“告状”。那时候,车队的领导层,像是托托·沃尔夫,他们会非常明确地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个人恩怨。这说明什么?说明一家顶级车队,对于这种内部矛盾的管控,其实是有底线和原则的。
现在呢?就这种把“家丑”外扬,还指望别人给你撑腰的操作,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不仅仅是丢了面子,更是在瓦解一个团队的凝聚力。一个车队,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还怎么去争夺冠军?法拉利车队从2007年芬兰冰人莱科宁夺冠后,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尝到年度总冠军的滋味了。他们一直在努力重建,一直在尝试各种组合,不就是为了重回巅峰吗?结果,现在出了这档子事儿,就像是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在无线电里对队友有意见了。我记得在2023年的某个分站赛上,当时也是关于战术配合的问题,他对着无线电也表达过不满。虽然当时没有这次这么直白和激烈,但也隐隐约约能听出一些不和谐音。这种模式化的问题,如果车队不加以引导和解决,只会越演越烈,最终对所有人都没好处。像法拉利这样的豪门车队,他们的历史和荣誉是建立在无数优秀车手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上的。舒马赫时代,那种团队的默契和牺牲精神,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那不是靠一个人抱怨就能赢来的。
你再看看这次,勒克莱尔当时在采访里,眼神里那种无奈,那种欲言又止,我都替他感到委屈。他可是法拉利一手培养起来的“亲儿子”,是车队的未来和希望。结果呢?就因为一点点赛道上的摩擦,被自己队友在无线电里“批斗”了七次。这不等于是在所有观众面前,公开质疑自己队友的人品和职业操守吗?这种做法,简直就是亲手在内部埋下了一颗不信任的炸弹。车队内部的良性竞争是好事,可以激发潜力,但是如果演变成这种互相指责,甚至要车队去处罚队友的境地,那就完全变味了。
这种事情一出来,整个媒体圈都炸锅了。大家都在讨论法拉利是不是又要重演过去的那些“内斗”戏码。这对于车队的形象,对于车迷的信心,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一个车队要赢,首先要内部团结,劲儿往一处使。现在这样,反倒是给竞争对手看笑话了。
我就想问问,以后还怎么好意思对外说,我们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
声明:个人观念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写的,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